返回

乡镇税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银鱼冷库(1/6)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龙泉乡这头没谈成,李富一甩手,去了江北镇。

    在江北,他如愿以偿,盘下了一块地。动手建盖银鱼冷库之后,他准备赶在秋季到来前,开称收鱼。

    时间进入秋季。

    国庆前后,江海坝子迎来了银鱼出水的捕捞季。

    盼眼欲穿的坝子渔民,终于迎来了休渔近一年的银鱼开渔。

    江海上、下两湖沿湖的大小渔村,家家户户上演下湖捕鱼的盛大场面。

    捕捞禁止渔船下湖作业。各村各寨的渔民们争先恐后,占领各种捕鱼最好位置。一时间,湖边沙滩,咀头,水湾,多了人影绰绰。从庄稼地里抬脚上埂的村民们,卸下农耕的拖拉机机头,将张张巨大的机制渔网,坐上皮划艇划进湖中,投放鱼网后拉网上岸。湖边机头绞收上岸的机器轰鸣,如同劳动号子般响透四方;星星点点的灯光,将夜晚照得如同白昼。

    待赏心悦目的银鱼出水,外地客商松纷纷现身。

    江海坝子一时间商贾云集。

    各路客商涌入,他们中间,多了操着日本话的日本人。龙泉乡的地下宝物没有让多少人熟悉日本人,却在银鱼收购的河滩、码头,来了个近距离接触。日本客商称银鱼为“鱼参”,视银鱼为鱼中人参,尤其对太湖引入的江海银鱼情有独钟。他们偏爱新鲜银鱼的营养价值,视若稀世之珍。方向陡变,往年火爆的干品银鱼没了市场,仿佛一夜间重新回落新鲜银鱼的天下。

    市场巨变,让本就稀奇的鲜银鱼奇货可居。价格自然一路攀升。错过时机的县城水产公司望尘莫及,只有望洋兴叹,错过了一次极佳的发财机会。其余手脚慢半拍的国企们,除了感叹外地客商多变,放着干银鱼不要,偏要冷冻鲜鱼,一时间成了临渊羡鱼。

    准备多时的李富有、杨久运两位老板,各自建起了自己的冷冻仓库。他们坐拥上海湖南、北两岸,遥相对视,把持一方,一声哨响,当即开称收鱼。

    李富有、杨久运的冷库,涌来了来自各村各寨的渔民们。他们或肩挑或车驮,或多或少的银鱼,如涓涓细流,汇聚两家冷库。

    李富有、杨久运喜笑颜开,坐收渔翁之利。

    如此丰收景象,吸引了不少外地收购商的眼光。订单纷纷落入李富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