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冀州规律院再一次陷入了忙碌中。
对于志愿者的检测,就单单将检测dna分子的含量就有很繁杂的步骤,还很耗费时间。
就比如说,他们要将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形成双联,这种方法叫做印迹杂交。
这原理也非常简单,利用核酸分子的高度特异性以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综合凝胶电池和核酸内切限制酶分析的结果,绘制出dna分子的限制图谱。
进行到这一步其实还不怎么难。
但是,想要测定出基因序列与灵粒子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这就还要掌握dna分子中基因编码区的大小和位置,这一过程通常就要耗费至少半个小时。
不过,唯一的好消息是,伴随检测范围的扩大,他们所掌握的基因数据库资料也会越来越多,未来通过大数据的对比筛查,对单个志愿者的检测时间也将大幅降低。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半年。
期间,规律院的工作人员增加到了两千人,规律院的建筑规模也扩大了五倍。
由于人数和设备的扩增,加之数据库的快速建立,每天都可以对至少一万个志愿者完成检测了,而且,他们每天都承接检测能力都在稳步提升。
不止是冀州,还有陈塘关,以及东鲁人,都有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踊跃参与。
志愿者只需要网上报名,在核实信息,建立档案之后,便可以自行预约时间,在距离所属地最近的学校办事处提供自己的血液以及毛发检测样本,也不需要亲自跑到位于冀州城的规律院。
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检测数量已经突破了100万,且线上报名人数每天还在增加!
之所以大家都热情还能持续高涨,主要是完事之后,还能向官府领取1个家属优先入学,以及2个定向分配工作名额。
由于学位紧缺,以及学区房的炒作,普通家庭想要正常排队入学至少得等1年,有了优先入学资格,至少减少了一半的等待时间。
再加上,还有2个分配工作的名额,现在冀州周边的几个诸侯国都传疯了,都说冀州遍地是金砖,就连街上要饭的乞丐手上的破碗都是紫金钵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