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铁苏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06章 教不会救不了等死吧(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就是现在拿着教材讲给日本鬼子听,这帮二逼的反应也恰似听神话故事。

    笑死,根本听不懂。

    在德国人的帮助下能把联队级的正经装甲部队编制拉起来,差不多也就是日军现阶段的极限。

    纵使如此,日军对装甲作战理念的一窍不通、在军事指挥与战术编排上的死板和教条主义,也仍然让负责教学指导的德国人大开眼界同时吃尽了苦头。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如果作战命令得不到更新,日军基层的军官几乎形同于上了发条以后自走自转的儿童玩具,死板到一点脑子都没有、或者说不敢有。

    哪怕已经接到的命令和战场情况完全对不上号,也会闷着头执行到死,没有半点的基层主观能动性。

    这可不是说通常理解的命令执行彻底、执行到位、强而有力是优点,没这回事儿。

    而是哪怕对面机枪火力强到纯粹是割草收麦子一般的一边倒屠杀,日军基层军官依然会义无反顾地让士兵们去送死,送到最后连自己也扑上去吃子弹、彻底完犊子。

    这不是坚决执行命令的优点,而是纯纯的傻b加脑残。

    整得在训练场上深刻了解并认识到此情况的德国人,直呼“我看不懂板载,但我大受震撼”,更加明白了日本人为啥能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上输得那么惨、死的那么多,合着全是送人头送出来的。

    也正是日军这种基层作战单位,纯纯就是执行命令的憨憨机器的情况。

    让在装甲集群作战理念上的造诣,可以说仅次于红军的德国人大为挠头、一筹莫展。

    原因很简单,装甲作战是一种时效性很强、节奏很快,非常强调基层作战单位主观能动性的作战模式。

    而不是说传统步兵作战那种慢节奏,单靠后方指挥员坐镇指挥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至少是基本解决的作战模式。

    看看德军那些装甲王牌,几乎来说就没有照本宣科打呆仗打出来的。

    从卡尔乌斯到魏特曼再到科尼斯佩尔,哪个都是主观能动性极强、长脑子,敢打敢冲的主。

    等后方指挥员了解前线装甲作战情况,再更新作战命令传到火线上的装甲部队手里拿去执行。

    别说打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