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场,还能够就近搭建码头,靠海运减轻后勤保障负担,而不是什么东西都得靠骡子与马匹送往前线。
至于斯班空军,那就更加不要指望了。
正式参战之前,斯班空军的主力,还是在上次大战末期服役的双翼机,而且数量总共不到300架。
论战斗力,迢曼空军的一支战术航空兵大队都比斯班空军强。
除了缺乏性能先进的战斗机,斯班空军更缺少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其实,斯班王国参战的一个条件,就是由迢曼帝国无常提供1500架作战飞机,并且为其培训飞行员。
按双方达成的协议,斯班空军将在半年内向迢曼空军派遣1000名飞行员,驾驶迢曼空军的飞机作战。在完成最短半年,最长1年的实战训练之后,这些飞行员都将回国,成为斯班空军的骨干。
此外,迢曼帝国还要向斯班王国提供一条战斗机生产线,让斯班王国获得独立制造战斗机的能力。因为斯班王国的工业底子太差,所以该协议的落实时间推迟到战后,并不要求必须在大战期间兑现。
显然,要想指望依托斯班王国阻止布兰王国的船队到达直罗要塞,不但难度大,成功的概率也非常低。
至于潜艇,同样帮不上。
不要忘了,布兰皇家海军安排了十几艘护航战舰!
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还在亚历山大港整编的第三十一特混舰队。
正是如此,在斯班王国加入协约集团的那一天,刘向真发出战备命令,让所有战舰做好出港战备。
等到斯班王国正式宣战,第三十一特混舰队就开出了亚历山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