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家、林家这样后辈里有出息儿郎的,就会让他们去参战、参加缉毒,一步一步攒军功。
有老一辈的积累,他们再自己肯吃苦耐劳,在军中的发展都不会差了。
这已经是最好的一种状态了。
但这种状态也不是人人都命大的。
锦熙姑姑他们一群人上次去云南烈士陵园悼念大院的小伙伴。
回来说里头的烈士最大的35岁,最小的16岁。
里头也不乏将门子弟的。
像王家,王维汉瞧着比较纨绔,不像是能指望上的。所以王维娜之前的举动才会得到默许。
孙子不成器,有个能成大器的孙女婿自然是极好的。
还有一些人家,大概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那一类了。
家里的儿孙躺在父辈、祖辈的功劳簿上,利用他们的职务去弄批文发财
程澜那本《红楼梦》最近才看完。贾史王薛四家,不就是后继乏人么。
哦,史家家风还行,还能新得一个侯爵,一门双候。后来怎么败落的,曹雪芹还没写到。
王家还有个王子腾能撑门面,但王子腾一死也就不行了。
薛家生了个聪明伶俐的薛宝钗,但姑娘家不能抛头露面去做生意。
只能是薛蟠出面,因此也就中落了。
至于贾家,贾家一开始是预备武职转文职的。
但贾敬考上进士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出家当道士了。贾珍从小没了人管教,长大带着儿子贾蓉一味堕落。
贾赦纨绔,袭了爵位只管享乐;
贾政荫官多年在五品闲职原地踏步,没有工作和社交能力嘛。就躲在府里听清客相公吹捧。
贾珠娶了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京大校长)之女,考上了秀才。但后来家里全部希望放他身上,催逼太过,早早夭折。
因此到了贾宝玉,从老太太往下都不敢再催逼他读书上进了。贾政也不敢管多了。
贾家的自救之路就此断绝。
程澜看看林琅,如今林爷爷的期望主要是放在小叔身上。希望他继承自己的军中资源。
大伯的学历、职级、资历倒是都不错。但在农场十年耽搁了,因此干的是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