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南点点头,“她们换个环境是要好些。那行,回头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回了屋里,程澜闻到一股药味。
“崔阿姨,谁病了啊?”一个屋檐下,谁病了肯定要关心一下的。
勤务员崔阿姨正在熬药,回头道:“不是病了,淑芬同志调理身体。”
林景南带着程澜走开。
他小声道:“你别过问那么多了,大嫂想再生一个儿子。”
家里虽然说不是重男轻女的,但如果将来老爷子军中的资源大都归了林墨,大嫂心头肯定要不舒坦。
她今年37岁,要想再生个儿子倒是也有机会的。
程澜写好信,林景南找来三张邮票贴上。
一封是写给程昕的,一封是写给七伯的。还有一封是写给吴老师的。
“走吧。”
家里还有自行车,不过林景南的胳膊虽然把三角布放下了,还是不能着力。毕竟子弹都打穿了。
晚一点他还要去军区医院换药的。
所以叔侄俩还是步行出去。
崔阿姨让他们12点回家吃午饭。
邮筒的位置昨天程澜也看到了,走过去把信投进去。
估计三天就能到。
那今天最好就把房子打听清楚,等收到回信就可以去定下来。
林景南道:“租房子的话,她们母女一个单间就够了。那少说也要15块一个月。”
在乡下10块能租到程家那样三明两暗的大房子,加起来小200平了。
但在附近,15块就只能租到一个单间。
现在的筒子楼都不带洗手间。那还算是比较好的住宿条件了,干部才能分到的。
“嗯,昕姐给了我100块。小叔,咱们走快点。去看看军区门口卖早餐的生意好不好。”
昕姐的手艺不错,如果早餐卖得动可以租稍微好一点的房子。
她想的大家合伙从批发市场进货回去卖零售,那得说动了七伯母在当地租个铺面才行。
她信里描述的也不知道能不能打动得了她。
毕竟如今更多的人还是不觉得坐生意是正途。他们觉得像昕姐那样没出路的人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