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1983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七章 是个人才(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许非?”

    领导略感耳熟,细想又没什么印象,问:“他是导演么?”

    “演员出身,拍过《红楼梦》,后来进艺术中心做幕后。《便衣警察》、《胡同人家》都有参与,还给胡同写过几集剧本,听说第二部变制片人了,从头到尾一手包办。”

    底下都是文艺界人士,自然有了解的。

    哦!

    这么一提,领导有记忆了,毕竟看过胡同。

    邓在君听到这个名字也很意外,道:“对,我说那人就是他,87年京台春晚的策划。”

    “当真?”

    “当真,筹款义演那个风格,一看就是他的路数。”

    “他多大年纪?”

    “听说二十出头,反正挺年轻的。”

    “那此人是个人才啊!”

    领导真惊讶了,顿了顿,又对邓在君和总导演道:“你们的困难我了解,但你们也要明白,不仅是演出组,任何一个部门都有困难。

    既然分出岗位,就是让你们全权负责。大胆去做,央视资源不够就从地方借调,国家这么大的活动,就该聚集八方英才……好了,今天先开到这,节目就拜托大家了。”

    会议散场。

    领导回到办公室,秘书捧着盒子跟随,老王也在旁边详细讲了一下,问:“赞助的事儿,您什么想法?”

    “目前有别家企业联系么?”

    “只有梅花,想包办我们的运动服。”

    “梅花……”

    领导揉揉太阳穴,梅花是国民品牌不假,可自己都觉着丑,尤其跟西方一比。

    “那什么阿迪、耐克呢?它们没动静?”

    “还没有,可能是亚运会,不是奥运,人家兴趣不大。”

    “沟通沟通吧,省一点是一点。哎,它们是不是主打运动服装?”

    “对。”

    “……”

    领导考虑片刻,“等一等,实在没有的话,再答复那个许非。要掏点赞助费,可以商量,衣服还是很好看的。”

    “明白。”

    俩人退出屋子,领导又翻了翻待阅文件,不禁叹了口气,写上俩字:再议。

    这份文件是,火炬接力处准备明码标价,谁能掏出300万美元,谁就能独家承办亚运火炬传递活动。

    甭管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掏钱就给,想打多少广告打多少广告。

    说起来有点耻辱,但是穷啊。

    ……………………

    “这里停一下!”

    艺术中心,小黑屋,许非指了指屏幕,“韩老师和赵老师握手的时候,不要马上给葛尤镜头,停个两三秒再转过去。”

    “嗯。”

    剪辑师记录一笔。

    “还有俩人唱大鼓,不要加配乐,就现场音。”

    “好。”

    音效师也记录一笔。

    “别的没什么了,下一集。”

    两位师傅资历很深,面对一个后生却没二话,让怎么干就怎么干。

    许非杀青之后,没比以前轻松多少,白天看后期,晚上写剧本,还得盯着亚组委那边。

    赞助这种事,没有一次性成功的,脸皮厚,嘴皮子利索,产品过硬,时刻去墨迹,这才能行。

    他不清楚本届亚运会的赞助商都有谁,唯一肯定的就是李宁。

    兵败汉城后,李宁很快宣布退役,当时都以为他会进体委,或者当教练,结果大跌眼球——他居然跑到健力宝公司下海了。

    李宁和李经纬合伙搞了个运动品牌,大家都晓得,而该品牌正是崛起于本界亚运会。

    貌似竞争对手,其实不挨着。前面说过服装赞助有很记多项,每家吃一块就够活,谁也没实力包场。

    不过现在是88年,许非提前两年搞赞助,能吃多少肯定要吃多少。

    伊莲目前主打女装,男装开发理所当然,将来还会有运动系列。亚运会之后,全国大健身,运动服能卖疯。

    他在小黑屋又蹲了半集,外面忽有人敲门:“小许,主任找你。”

    “知道了。”

    许非回了声,道:“两位老师辛苦些,就照这个思路剪,抖包袱的时候一气呵成,千万别加零碎。”

    俩人点头应是,待他出去,剪辑师才啐了一口,“什么玩意儿,也不怕闪了腰。”

    “人家有本事啊,中心现在谁不服,你能耐你当面说?”

    “我傻啊我当面说?他是有本事,可对咱们也得尊重点吧,你瞧他那德性。”

    “现在年轻人当家做主,你以为还是我们那套呢?都快退休了,别惹麻烦。”

    “我可不想惹麻烦,就觉着物极必反。”

    剪辑师扒门瞅瞅,小声道:“现在单位越搞越大,膈应他的人不少。你说年轻轻的连拍三部戏,巅峰了吧?眼前大家都捧着,但只要有一部砸了,嘿嘿,在单位可就难喽……”

    嗡嗡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