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记者听到这里都倒吸一口冷气,不少人惊骇的看着聂唯,他们都不知道聂唯竟然还遭受过野狼的袭击,如果陆钏不讲,谁能知道这个年轻的演员还有过这么一段危险的经历。
因为这是当下电影的主旋律,坏人怎么可以逍遥法外,这就好比后世家庭片里的婆婆们,如果她们不作不闹,那都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婆婆。
“电影很成功,一会接受完采访,晚上我请大家吃宵夜。”聂唯拍着手说道,尽量转移这大家的注意力,让大家不要太沉浸在电影悲伤的气氛当中。
说到动情之处,陆钏的眼眶都跟着泛红了,含着泪水跟所有记者诉苦道:“我们上百人的队伍进入可可西里,最终从头坚持到最后的人数不到一半,有的因为艰苦环境逃跑了,有的则是真的累趴下了,跑的我不会怨他们,因为我也不止一次想过逃跑,而留下的或是累倒得,我打从心里敬佩他们,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电影人是什么样的态度。”
而从这番对话,还有之前编制、工资等等问题,也反映出了当时政府对于可可西里保护的不利,用一段沉重的对话暗讽了当时的环境,也让人不禁陷入深思。
而在后面,日泰更是一点点的透露了巡山队的情况。
“其实拍到最后,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像是聂唯,他在影片后半段一直当着我的副导演,还有多布杰老师,没有戏份的时候,他就会变成灯光师,还有很多默默付出的人,我没办法在此一一点到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付出我却永远记在心里,未来的某一天,我或许会写一本书,讲一讲关于这部电影拍摄时的故事,我相信这一段经历我到老都不会忘记。”
在得知日泰的巡山队也会偷卖一部分羊皮之后,尕玉沉默了半晌,才为难的开口道:“你让我怎么写这篇报道,你知道我是一个好记者……”
好在无论是达瓦还是扎那等人,全都不是内心脆弱的人,事实上在那个地方生存,做这那么危险的工作,他们的内心远比普通人要坚强的多,会悲伤会流泪是因为电影里的内容有很多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伤痛,但是疼过了哭过了就可以了,他们不会像古时候的大才子那样总是多愁上,伤春悲秋。
太难得了,他打从心里赞叹聂唯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之前见过太多聂唯华丽的演技,这一次回归朴实,让他反而有一种迥别与新警察故事中的那种感觉,但同样让人惊艳。
坐在第一排的位置,有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影评人,他叫姜西。
“日泰的选择没有对错,因为他只有这一个选择,巡山队本身就是靠着信仰所存在的队伍,生命、尊严其实都要在信仰之下,他们的目的就是抓住偷猎者,哪怕付出自己的生命,所以在弹尽粮绝之下日泰依旧选择了追下去,哪怕面对众多偷猎者的枪口他依然选择了说出那一番话,因为这就是他的最终目的,他不能退缩,也不会退缩。”
这个问题一出口,所有人全都好奇的看向陆钏,毕竟最近聂唯要自编自导这件事儿,闹得可谓是沸沸扬扬。
而在随后的电影情节中,陆钏这名青年导演表现的却比不少资历很深的导演都要稳健,影片的风格虽然有些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却完全没有脱离纪录片的风格,反而为影片一切情感的表达增色不少。
“其实大家都没有考虑到一点,日泰如果妥协,真的会换来生存么?偷猎者们从影片的开头到结尾,展现的冷酷无情大家都是看过的,偷猎者领头人的那番话或许是真的想要求和,但也有很大可能只是在大局在握之下对日泰的一种侮辱,想要看着自己的老对手心中信仰在面对生死时崩溃的恶趣味,不过很可惜,他最后也没有看到这一幕。”
他必须承认,走进电影院之前,他对这部电影是带着偏见的。
直到最后日泰的倒下,姜西才缓缓舒了口气,他为日泰感到悲哀,但又为这部电影感到震惊,自己之前所猜测的什么英雄主义,什么挂羊头卖狗肉完全都是错误的,这部电影的真实让他的心都在跟着颤抖,让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不是去写影评,而是去调查这支巡山队,去查看那个让他敬畏又向往的可可西里。
“而我们关注的重点,也不是在于日泰的生死,而是影片带来国家对环境保护不力的思考,日泰的死敲响了这个警钟,但我更希望,不需要有人流血,这种存在的恶劣情况也会逐步被国家所改善。”
姜西的目光看着大银幕,那眼神就和影片中蹲在那个死去汉子身旁的偷猎者少年一个样子,那是一种被吓到傻了感觉。
很多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认为,日泰在最后如果假意迎奉,答应了那帮偷猎者的条件,不但能保住自己的姓名,说不定还能真正抓住这群偷猎者,但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日泰的坚持是正确的,这一路上那么多同伴生命的逝去,还有那群他心目中最重要的藏羚羊所染红大地的鲜血,都不允许这个汉子向偷猎者屈服。
事实上很多人都在震撼着可可西里的结局,而且其中有不少人都表示不解。
至少他觉得以聂唯在《新警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