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朝第一赘婿宁毅苏檀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〇三章 凛冬(五)(6/7)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整个队伍的军心都崩溃掉。

    法制也与军队完全地切割开,审案的步骤相对于自己为县令时更加死板一些,主要在断案的衡量上,更加的严格。例如宋永平为县令时的断案更重对民众的教化,一些在道德上显得恶劣的案子,宋永平更倾向于严判重罚,能够宽容的,宋永平也愿意去和稀泥。

    而在成都这边,对案子的判决自然也有人情味的因素在,但已经大大的减少,这可能取决于“律法人员”断案的方式,往往不能由主官一言而决,而是由三到五名官员陈述、议论、表决,到后来更多的求其精确,而并不全然倾向于教化的效果。

    ……这是要打乱情理法的顺序……要天下大乱……

    在思考之中,宋永平的脑海中闪过成舟海跟他说过的这个概念——据说这是宁毅曾经与李频、左端佑都说过的话——一时间悚然而惊。

    无论如何,他这一路的看看想想,终究是为了组织见到宁毅时的言辞而用的。说客这种东西,从来不是蛮横无畏就能把事情办好的,想要说服对方,首先总要找到对方认同的话题,双方的共同点,以此才能论证自己的观点。待到发现宁毅的观点竟全然离经叛道,对于自己此行的说法,宋永平便也变得混乱起来。斥责“道理”的世界永远不能达到?斥责那样的世界一片冰冷,毫无人情味?又或者是人人都为自己最终会让整个世道走不下去、分崩离析?

    若是这么简单就能令对方恍然大悟,恐怕左端佑、李频、成舟海等人早已说服宁毅幡然悔悟了。

    挂在口上的话可以作伪,已然贯彻到整个军队、乃至于政权体系里的痕迹,却无论如何都是真的。而如果宁毅真的反对情理法,自己这个所谓“亲人”的分量又能有多少?自己死不足惜,但若是见面就被杀了,那也实在有些可笑了。

    他在这样的想法中迷惘了两日,随后有人过来接了他,一路出城而去。马车飞驰过成都平原气色压抑的天空,宋永平终于定下心来。他闭上眼睛,回想着这三十年来的一生,意气昂扬的少年时,本以为会一帆风顺的仕途,忽然的、迎头而来的打击与颠簸,在后来的挣扎与失落中的感悟,还有这几年为官时的心境。

    终究那意气昂扬并非真正的人生,所谓人生,是会在一片波澜壮阔中载沉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