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那整个天下至恶的敌人,终于被他做入局中了。
在这个大局之中,许许多多的人,幻想着以大势打倒这位强敌。朝廷发兵,龙其飞等人迫使武朝尽早与黑旗决战,以振兴因其弑君后落下的民心士气,李显农却并不局限于此,若能达到目的,他什么手段都愿意用。
在山中的这几年,表面上他是将郎哥等人煽动起来,站在了华夏军的对立面,配合着武襄军对华夏军进行削弱,但在实际上,他最大的布局还是在恒罄部落,通过暗地里站在朝廷一边的恒罄酋王食猛,与黑旗军修好关系,在此后爆发的大冲突中,尽量公正地为黑旗军说话,到最后,组织起一场“公正”的会盟,在最后的时刻图穷匕见,将宁毅等人一网打尽。
之所以能够算计到这一步,是因为李显农在山中的几年,已经看到了华夏军在凉山之中的困境和局限。初来乍到、借地生存,就算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华夏军也绝不敢与周围的尼族部落撕破脸,在这几年的合作之中,尼族部落虽然也帮助华夏军维持商道,但在这合作之中,这些尼族人是没有义务可言的。华夏军一方面依靠他们,一方面对他们没有约束,无论生意如何,许多的利益要一直维持给尼族人的输送。
黑旗人绝不会愿意就此困死在小凉山中,宁毅也不会是一个坐视困局的人。
李显农知道他需要这个会盟,能够进一步加深合作的会盟。
于是宁毅走进了局中。
两军交战,对于莽山部落的众人,黑旗军必然不会放弃监视,因此他们不可能过早地杀来。但恒罄部落的反目绝对出乎众人的意料之外,酋王带来的护卫被大量的分割,李显农甚至安排了火炮炮击会盟大厅,只是黑旗军灵敏的战争嗅觉使得这一步未曾成功,敢死冲锋的黑旗精锐端掉了这边的火炮,但这个时候,反击也已经迟了,会盟的酋王与宁毅一道被赶上了小灰岭上的绝路,虽然黑旗护卫负隅顽抗,但被分割开的众多酋王护卫已经聚集不了太大的战力,只要能够突破山前黑旗与各部加起来千余人的防线,一切的大事都将定下。
而即便拖延下去,莽山部的主力,也已经在扑过来的路上了。
在事情定下之前,即便已经身处恒罄部落,李显农也丝毫不敢乱来,他甚至连远远地偷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