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事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光城内紧张,武瑞营中,各种势力的拉扯分化也紧张。吕梁山来的这些人,虽然经历了最严格的纪律训练,但在这种局势下,每天的政治教育,红提的坐镇,仍旧不能松懈,好在宁毅接手吕梁后,青木寨的物质条件已经不算太差,并且前途喜人——宁毅不光给人好的待遇,画饼的能力也绝对是一等一的——否则一来到南方这花花世界,不愿意走的人不知道会有多少。
两人又在一起聊了一阵,些许缠绵,方才分开。
回到城内,雨又开始下起来,竹记之中,气氛也显得阴沉。对于下层负责宣传的人们来说,乃至于对于京中居民来说,城内的形势无比可喜,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令人激动慷慨,在大家想来,如此热烈的气氛下,发兵太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对于这些多少接触到核心消息的人来说,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收到的是朝廷上层勾心斗角的讯息,不啻于当头一棒,令人心寒。
要走到眼下的这一步,若在以往,右相府也不是未曾经历过风浪。但这一次的性质明显不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常理,度过了困难,才有更高的权力,也是常理。可这一次,太原仍被围攻,要削弱右相权柄的消息竟从宫中传出,除了无能为力,众人也只能感到心底发凉而已。
接下来,已经不是博弈,而只能寄望于最上方的帝王心软,网开一面。在政治斗争中,这种需要他人同情的情况也不少,无论做忠臣、做忠狗,都是取得帝王信任的办法,很多时候,一句话得势一句话失势的情况也常有。秦嗣源能走到这一步,对皇帝心性的拿捏必然也是有的,但这次能否逆转,作为旁边的人,就只能等待而已。
毕竟在这朝堂之上,蔡京、童贯等人势大滔天,再有王黼、梁师成、李邦彦这些权臣,有譬如高俅这一类依附皇帝生存的媚臣在,秦嗣源再强悍,手段再厉害,硬碰这个利益集团,考虑迎难而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类的事情,都是不可能的
至少在宁毅这边,知道老秦已经用了不少办法,老人的请辞折子上,情文并茂地回忆了过往与皇帝的交情,在皇帝未继位时就曾有过的大志,到后来的灭辽定计,在后来皇帝的励精图治,这边的呕心沥血,等等等等,这事情没有用,秦嗣源也私下多次拜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