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成民国被弃原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2章 第 52 章(3/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你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秦瑜回头盯着查理何,这位不知道是被她盯得还是怎么一回事,跟兔子似的蹿了下去。

    秦瑜回到办公室,翻开自己的笔记本,走到大办公室:“跟大家说一下,我下周一到周六休假回一趟宁波。这两天要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先跟我说。现在我们核对需要跟踪的事项。”

    秦瑜一条条地过:“小葛,浩方的两台纺织机,昨天还没放出来?”

    这是她到任之前的两台纺织机,已经到港十来天,至今还卡在码头。

    “没有,我昨天自己掏腰包买了香烟,又请了那几个一顿老酒,磨到下午,还是没放出来。”

    这种情况秦瑜上辈子也遇到过,越是不发达的国家,越是政府部门效率低下,而且贪腐十分严重,这个年代的中国刚好就符合这种情况。

    负责那家纺织厂的跑楼说:“还等啊!人家许老板都快打上门了。”

    “我也不晓得得罪了哪一尊大佛?我们是英国人的洋行,以前总是第一时间放出来的。”

    这确实有点奇怪,秦瑜跟负责进出口这块的葛永兴说:“小葛,我跟你跑一趟海关,仔细问问是哪里的问题。”

    “好。”

    仁记路到海关大楼不过短短的一公里路,黄包车都跑不了多久。

    秦瑜从黄包车上走了下来,仰望这栋在日后很长的日子里都是上海地标建筑的海关大楼。

    “洋人用中国人的钱,不心疼啊!这个海关大楼说是花了四百五十万两银子。”小葛跟秦瑜说,“里面装修比边上的汇中饭店还豪华。”

    秦瑜看到的是熟悉的海关大楼门前,立着的一个让她陌生的外国人雕像,看到下面的英文注解,这是中国海关第一任洋人总税务司赫德,为了纪念赫德对中国海关和中国邮政的贡献,国民政府特地把他的铜像从外滩公园移到了这座新落成的海关大楼门前。

    贡献?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近百年时间里,中国的海关都是洋税务司当道。这样的贡献,还是不要了吧?

    秦瑜上辈子知道这段历史的时候,还看过一篇文章,说如果不是英国人管理海关,中国人是管不好的。所以无论是大清还是民国,都把海关交给外国人管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