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河重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章 杜维的痛苦(3/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不要责怪他,毕竟年轻人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是好事不是吗”

    杜父点了点头,露出些感激又有些惋惜的表情,这两种表情交织成一个复杂的面孔说:“我虽然对你们的做法持不同的意见,但是我也有民族感情,看到国家蒙难,我也心有愤慨。

    小兄弟,作为过来人我也要给你一点忠告,凡事要量力而行啊,你们作为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业为主,政治上的事情还是少插手为妙,先保存了自己,才有能力做想做的事情。”

    “多谢杜先生的教诲,我会注意的。”

    杜维听了父亲的话,用被子蒙住了头,无声的流着泪,一个年轻人在两种思想中挣扎着,做着艰难的抉择。

    父亲的疼爱让他感动,但陈国钊等人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又让他倍感振奋,多年的国外生活使他对外国人的冷眼歧视心怀不满,直到一批又一批的华国留学生的到来。

    这些留学生爱国的言论和思想深刻影响了他,他感觉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于是整天和留学生厮混在一起,这让他感到满足,并且找到了作为年轻人的价值。

    但父亲的到来打碎了这些让他感到满足的人和事,像昙花一现。

    父亲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虽然常年生活在西方,但在父亲来西方之前思想就已经成形,在一些地方虽然会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但骨子里的思想则是不会动摇的,他把“孝道”看成衡量人是否合格的标准,如果不和父亲走,那么自己就会成为一个“不孝的人”

    如果和父亲走,则父亲是个商人,只会做生意,那么以后注定只会成为他口中的“钻钱袋子的人”这让他不甘心。

    也违背了他尽忠报国的的初心,并且抛弃了陈国钊这一批兄弟,如果这样他就成了“不忠”的人。于是他在“孝”和“忠”之间陷入两难的抉择。

    古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这种纠结在我们的今天看来似乎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足的时期,不需要做这种抉择,我们确实应该感谢祖国了,但在民国时期的那种新旧交织混杂的时期,这是正常的,并且常常成为人间惨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