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鬼“周年纪念”的卡包出来骗情怀,老系列“加强”坑粉丝钱——说是加强其实出来还是渣渣,还有什么杂书限定书卡——正正的买卡送书、很多人都是买了把卡拿走书直接压箱底吃灰等于一张就是100多块;
然后还有配套的一些东西,什么卡套、卡垫、装卡的小包之类的玩意儿,也是死贵死贵。
这东西赚钱能力确实恐怖,毕竟说白了都是纸嘛,生产成本极低,利润率少说70,本来那公司是做电子游戏的,历史上也有不少经典p、后面自己都懒得做了,全靠卖卡骗钱,现在主机游戏圈听到这家公司的名字都是人人喊打。
所以说宅男也是有消费力的嘛,不能一竿子打死。
一个可以说火遍全球的东西,在什么时候热度开始下降呢?
大概也就2014、2015左右,当时有另外一家游戏公司也出了一款自己的集换式卡牌游戏,主打线上,免费游戏;
在那之后,之前那款卡片销量就开始下滑了,甚至过几年之后很多小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以前那款了。
当时网上甚至还有人在争论说究竟谁才是最成功的卡牌游戏,当时也算是讨论度比较高的一个话题了——新游戏嘛,上线总得找点热度,碰瓷就是最便宜的营销方式。
当然墨斗的观点一项都是“营销无罪”,一款游戏碰瓷老前辈不代表这款游戏是垃圾,墨斗没有任何这样的意思,游戏做不做营销和他本身素质好不好没有任何关联,现在最火的oa游戏上线之初做营销也是在碰瓷老前辈嘛,能在业界屹立不倒十多年的东西、能说他垃圾?
市场会说明一切,只要玩家认可、他就是好的,管他碰不碰瓷呢?
有人说之前那款那款卡牌游戏热度逐渐下降是因为有新游戏的冲击,这个观点,也不能说完全错,但理智得来看,两个游戏类型是不一样的,前者发展至今已经变成了无限的说书、正式规则四五百页,后者偏向休闲,画风也是天差地别,两款游戏受众是不一样的,看现在两个游戏用户群体,明显不交叉,两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而且说实在话,那款新游戏,真正上线是在2013年,初上线的时候对老游戏根本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所以这种新游戏冲击的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之所以会下降……
原因很简单,老粉丝长大了。
国内最火的时候应该是在03年左右——动画最嘛,主要收割的是小学生的钱包,那个年头的10岁学生,到15年的时候大致是22岁,正好是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的节点。
刚开始工作,还不稳定,房租、生活费这些东西压着,很多喜欢的东西不是说买就能买的,销量必然下滑。
与之相似的还有一个例子,足球。
某联赛,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达到巅峰,强队如林、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都在里面,有“小世界杯”之称,正好就在那个年代国内电视台开始足球转播,该联赛借此机会在国内培养了一大批“狂热死忠”,后面也是大概2010年左右关注度开始逐渐降——也跟他们国内经济环境下降足球俱乐部投入降低实力下降有关系,但在17、18年左右,却有来自国内的资本高调进入该市场开始疯狂砸钱。
足球这个,生命周期比游戏要长一点,毕竟收割的是中年和青年人的钱包,中间隔了大概30年嘛,高中入坑,到那个时候大概40多。
40多岁这个年纪,属于“年富力强”的尾巴,很多知名企业高管基本都是这个年龄段,到50之后精力逐渐下降、很多事情是不放权不行。
但这个年纪玩性又没有完全减退——好吧,男人永远不会长大,变大的从来只有玩具,小时候玩四驱车捣鼓马达、长大了他依然会玩跑车、关注发动机。
手上有钱,而且有调动几十亿资金的能力,看到自己小时候的“信仰”球队竟然身陷沉沦、甚至苦苦保级,中二之心再起、疯狂一把,很正常的事。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存在一些场外“因素”促使其投资,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