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后还是勉强答应了。
今日的菜肴与往日差不多,只不过做得更精致了些。餐桌上,大青鱼炖得软烂,佐以新鲜的蘑菇、姜丝和香叶,熬出了米白色的浓汤,鲜香扑鼻。
旁边还有一大碗腌笋焖腊鱼,腊鱼被煎至金黄色,表皮焦脆,鱼肉里浓缩了腌笋的香味,当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晏宁给董元卿舀了一小碗鱼汤,动作轻柔地放在他身前,“大人您尝尝这鲜鱼汤。”
“嗯。”董元卿扫一眼众人,道:“尔等一起吃罢。”
众人一听,当即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与知府大人平起平坐吃饭?除非他们疯了,不然给他们十个胆他们也不敢啊!
不过董元卿似乎也习惯了这样的情景,没有为难他们。
他端起碗,舀起一勺鱼汤慢条斯理地吹了吹,微抿一小口。
好看的人果然无论做什么事都那么的赏心悦目。晏宁满脸崇拜(花痴)地望着他,瞧那模样怕是恨不得上去把汤吹凉把鱼刺都挑走亲手喂到他嘴里。
“好喝吗?”晏宁期待地问。
董元卿放下勺子,微点头:“不错。”
“那您再尝尝鱼肉。”
“好。”
“需要我为您挑刺儿吗?”晏宁星星眼。
董元卿动作一顿:“……不必。”
“我可会挑刺儿了呢。”
“……真的不必。”
钱三不动声色地斜了晏宁一眼。他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明摆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自家大人身上也。不过打董元卿主意的人多不胜数,从都城汴京到边陲之地陎州城,什么样阿谀奉承的人他没见过。
不过晏宁是最特别的一个。这小子,说他胆大包天一点都不为过,才半天功夫不到,已经敢从“小民”自称为“我”了。
钱三不由对他另眼相看几分。他跟随尚书大人十余载,不说阅人无数但也会看人。往往像晏宁这种不惧权贵之人,要么是有真才实学,靠本事也能飞黄腾达混得风生水起、要么就是心高气傲不学无术之辈,到处惹事生非,实打实的搅屎棍鬼见愁。
晏宁应是前者。因为他不但模样长得好,机智聪颖,还会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