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粮食,我爷爷给它取了个名儿叫「玉米」。”
“粮食?”董元卿眉心微动,“从何得来?”
天知道晏宁等这一刻等了多久!为了解决种子的来历问题,他早在心里准备好了一套天衣无缝的说辞,反反复复练习了很多遍,现在终于可以说出来了!
“是我爷爷年轻时在山里意外发现了它……”为了以后方便解释其它种子的来历,晏宁全部说成是在山里发现的,把功劳全都揽到了素未谋面的“爷爷”身上。
“于是经过他年复一年的精心培育,终于得出我手里这两百颗玉米种子。”
董元卿捻起他手中的一颗玉米种子,仔细端详。莹润的米白色种子的确酷似玉石,质地非常坚硬。
“确定可食?”
“嗯。”晏宁郑重点头,“小民吃过很多回了,其口感软糯,香甜,饱腹感强。无毒、比豆类、大米更扛饿。”
他能猜到董元卿此时此刻在想些什么。
对晏宁而言,玉米只是他用来卖钱的一种作物之一罢了。可对于董元卿这个朝廷命官而言,一种新的农作物的问世不仅关系着黎明百姓的生存温饱问题,更甚者会影响整个大宋的气运昌隆。
士农工商,农业发达才能种出更多的粮食。而粮食,永远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命脉根本。
钱三弯下腰打量一小簇玉米须,凑上去嗅了嗅,问道:“这是它的花穗?有股淡淡的甜味儿。”
“这是它的花丝,里面就是玉米棒子。到收成的时会长得有手掌那么长一根……”晏宁从种植方法说到田间管理,事无巨细,一一向二人阐述。
“几时能收成?”董元卿问。
“再过十来天罢,端午前后差不多能收成了。”晏宁笑眯眯说:“届时小民一定摘几个大玉米送去给大人和官爷尝尝鲜。”
董元卿与钱三对视一眼。他们想要的可不是几个玉米尝尝鲜,他们想要种子。
不过,此事需从长计议。若是晏宁所言非虚,董元卿到时无论如何也得从他这里弄到种子。
晏宁眼看着这两人当着他的面儿“眉来眼去”,心里酸溜溜的不是滋味儿。
啧!啧啧啧!他越看越觉得钱三不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