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公里!
8千公里!
5千公里!
量子成像雷达显示火铌与补给船的飞速靠近,而且敌机也已经进入有效射程。
火铌一边启动c型和h型导弹的预发射程序,一边思考采用哪种战术。
战斗机携带的c型导弹主要功能是瘫痪敌人的信息指挥系统,h型导弹则可摧毁小行星、陨石等小型天体,专门用于清障。
两款导弹的有效射程都在1万公里以上。
由于是相向而行,迎面而来的补给船已经隐约可辨。
补给船呈纺锤型,四周都有示距灯束,在太空中形成一个圆形的放射状光环,分外亮眼。
火铌准备从补给船的上方接敌。
她把战斗机做了一个眼镜蛇机动,穿过示距灯束,然后一个急停,紧紧贴在补给船的背部。
敌机似乎并没有发现火铌,只是不紧不慢地跟在补给船的后方,那些充其量就是给补给船“挠痒痒”的导弹也没有再发射。
稳妥起见,火铌没有选择直接发动攻击;况且c型和h型导弹都威力巨大,用导弹打“蚊子”实在浪费,于是她发射了三枚i型导弹。
i型导弹是一款追踪导弹,它的特点是快、准、小、轻。
i型追踪导弹称其为导弹不如叫“针尖”更合适。事实上,它比针尖还要小得多,在太空中几乎是不可见的。
它采用最小单位铀能为动力,携带一枚微米级芯片,实现自动追踪识别,发射后能像目标的影子一样追着不放,然后机动选择敌方的指挥系统、控制系统等位置进行无感穿刺,一边获取情报一边回传追踪信号。
1万公里的距离对追踪导弹来说近在咫尺,三枚导弹很快发现了目标并且精准钻进了敌机的驾驶舱,顺利地刺进了关键设备。
当接收到传送回来的信号时,火铌终于有机会一窥全貌。
原来这是一架侦察机。
这架菱形敌机由三个梭形体组成,中间的梭形体最大,中间是驾驶舱,一个头大如磨三手两足全身长满鳞片的外星人正娴熟操控着奇形怪状的设备和仪器。
敌机的动力源也是铀能,只是纯度并不高,在推进舱尾部形成一圈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