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雪揣着银两出了糕点铺后,路过一家书肆,进去看了看。
想着二哥就要参加考试了,买些宣纸回去,等中秋节二哥回来时,正好给他。
宋知雪四处看了看,一本游记要五两银子,一本溪国地理竟然要八两银子,难怪自古寒门学子多艰难,这价格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姑娘,请问要买点什么?”小二看宋知雪一直转来转去,以为是没有找到想要的,于是上前询问。
这家书肆是清河镇唯一的一家,书籍还算齐全,能基本满足学子的需求,店铺里只有一个老板,两个小二。
书肆也有抄书业务,只认字不认人,只要觉得自己的字写的不错,都可以来试试,老板看过觉得过关就可以拿书回去抄了。
之前宋南辰就一直过来拿书抄,一本书五百文到七百文不等,靠抄书也能补贴家里。
“我想买些宣纸,还要一只毛笔”
“好嘞,姑娘这边请”小二将宋知雪引到一旁,随后拿出几种宣纸还有毛笔出来供宋知雪选择。
宋知雪把每一种宣纸都看了看,有的粗糙,有的细腻。
“这宣纸如何卖?”宋知雪看着小二问道。
“我们家宣纸分为四等,末等的只要一百文一张,低等的五百文,中等的二两银子,最好的自然价钱也高些,要五两银子”
小二脸颊微红地细细介绍道,这姑娘长得真是好看。
宋知雪听了小二的介绍后咂舌,这也太贵了,都抵得上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了。
最后宋知雪要了一只毛笔,五张宣纸,这里的宣纸是很大一张,一般都是裁剪之后使用,另外还有一本关于绣法的书。
这本书是宋知雪无意间看到的,要十五两银子呢,反正宋知雪也看不懂,只是想着可以送给阿姐看,就拿着了。
林林总总加起来,最后付钱的时候,一共花费了五十两银子,刚到手的二百两瞬间没了四分之一,宋知雪不禁感叹钱真不经花。
买好后宋知雪也没什么好逛的了,就往菜场那边去,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也不知道阿爹他们卖的怎么样了。
到了摊位,宋大山看到女儿怀里抱着的东西,知道是女儿买的后,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