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发生困难。王家村的村长,就是当初王保替他家儿子从军的那个,跟前来清查田地的官员发生矛盾,大声嚷嚷要见王保。
还有一点,制定政策的是官员,这批官员已经被替换成士子,下属的师爷、小吏位置由春霖书院的学生担任,但是最下面干活的官差还是没变。官差负责联络、沟通从县到村的政策执行。王保的政策好是好,可对于官差没太大的好处,还得麻烦他们多干活。
相当一部分官差不愿意在寒冬中出门,去执行具体政策的落实,就原地找个借口推脱,死活不肯下乡。在城中的还好些,被边军拿刀架在脖子上,勉强干活。在县令的直接摆烂,拒绝天水城发出的政策。
除夕当天发出的政令,宣布废除新增加的赋税,一部分官差拖了六天才肯下乡,给百姓讲清楚政策。成远不辞辛苦从武都跑回来,就是发现这个问题,边军中没有擅长处理政务的人才,管控不了官差。
何况当初凉州执政时,除了王保掌管的三县,其他地方都一个样子,能放就放能省事就省事,官差没有经历过政务系统的学习,自然也无法完成天水城发布的政令。
成远喝完一碗温酒,对着王保诉苦说:“咱们是拿刀逼他们干活,可边军走了之后,他们还是回到家中休息,一直拖。再过一个月就要准备春耕了,百姓家中种子粮、边军新发的田地,这两项问题处理不好,咱们算是白来了。
刚刚出去的曾泛又被王保喊回来,还加上任祜跟他学生,一伙人围在炉火前,考虑这个棘手问题要怎么处理。
有学生提出:“加钱行不行,用钱利诱官差,让官差自己动起来,干活越多加越多钱。”
任祜想了想,说:“只能解决掉一半,另外一半人未必肯干活。还得清算跟地主勾结的官差,他们不会认真清查地主的田地。”
曾泛试着说出一个想法:“之前秦国商鞅变法时,有过一个连坐制度,假若咱们官差之间相互监督呢?”
成远一脸不解,说:“监察体制在凉州早就没了,一时半会也建立不起来,搞个简单的说不定就行。”
王保不确定,问:“谁来监督,百姓还是官员。让百姓来监督的话,官差要是收到百姓的贿赂,就像我当初被村长卖了一样,只要有人捂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