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官员的大恩大德。
一个人为了百姓做事,有上千人愿意诚心拜服,人生当中又有几次呢?两位老官员被边军感动,当即表示跟王保走。
剩下的几个老官员,除了三个咬死决定返乡隐居的,其他都跟王保约好,等到来年开春就去丰裕县,做点事情。
大家吃饱喝足以后,王保让两千骑兵分批护送士子、官员回家,王保还得先回去丰裕县,准备明年的诸多事情。
书院是来不及盖了,丰裕县里头最大的一片地当作边军校场,暂时也没地方挪开。王保索性把几个仓库库房打通,临时修建成书院,在墙壁上凿开窗户。学生的住所则麻烦些,库房附近的宅院倒还一直空置着,王保将宅院改成大通铺,足够容纳四百名十来岁孩童。教师的住所,就用三进的地主宅院凑合,争取一人一间房,留下客厅作为议事。
写字练字的泥石板在丰裕县没有作坊生产,王保派人去天水城里请出最好的工匠师父,请他们在丰裕县开设分坊,加大银子投入,务必在明年开春之前供应书院所需。
这些事情里头最麻烦的还是书,两位老官员交给王保十一本书籍,里头从论语到列子再到淮南子都有,让王保去找人撰抄下来,到时候再分发给学子。王保看着这些书就发愁,这是凉州,这是丰裕县,去哪里找认字的、没事干的读书人来抄书?抄书的成远骂骂咧咧,说要是有东西能把书印下来就好了,也省去抄书的麻烦辛苦。
印书、印书,泥板、木板,雕版印刷术。王保跑去工坊,带出泥匠,请他对着书籍捏出一版泥土模具,再让成远刻上字,放入烧窑的窑炉里。三天后开窑,取出模具,除了略有缺损,墨水涂满模具,摁在纸张上就是一页书籍。后面泥匠觉得这个模具要烧太多板,索性拆模具为小块,每块模具上面只留一个方块字,后面需要印字再组装成一个模具。活字印刷术被王保借由工匠之手复刻,两千学童的书籍有了着落。
王保重赏工匠五百两银子,让他带着徒弟专门印刷书籍。
学院初步确定招生两千,主要从军士家属中招生,战死的军士家属优先。王保不管这批人后面跟不跟王保走,最少是王保这个派系的人,去别家派系人家也不敢重用。
昭元六年春,王保主政丰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