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住新城公寓?”
我看着他,也一脸严肃地回了他四个字:“隐私拒答。”
他愣了一下,随后笑了,一脸欣赏地看着我说:“拒答得好。”
我也回看他,对他的知趣投去“这还差不多”的目光。
接下来的一路,我们也没有对话,只是肩并肩走在一起。要过马路时,他叮嘱了我一句:“注意安全。”
我惯性回了一句:“你也是。”
“别担心,反正我们离得也不远。”
这句莫名其妙跑出来,也看不到因果关系的话使我回头。我看向他的背影,至少镀了一层膜,还是问号的形状。
真是个奇怪的人,说油腻,也不像。说不腻,又很皮。
堂妹在公寓门口接我,她踩点前两分钟到,越来越像个大人了。
02
我发现,逢年过节都是催找对象催婚的好时机。这两年,连我妹都有了这样的趋势。她作为局中人,也接连被安排了。
可她刚大学毕业一年多啊!
这是一种趋势,甚至是被默示约定俗成的趋势。人生仿佛被分成两个部分,大学毕业前与大学毕业后。
读大学前,老师和家长们都统一口径对孩子们说,不能早恋。尽管在读高中时,孩子们就已经达到法定成年了。严谨些的就直接说,别恋爱,耽误学习。
到了大学,老师和家长们就开始有分歧了。一派依然鼓励学生们以学业为主,恋爱是步入社会后的功课;另一派看似走向开放,鼓励自由恋爱,其实是担心毕业后衔接不上振兴家族的使命。
于是到学生们毕业后就发现,上当了!原来,在大学时没好好谈恋爱才是不务正业,毕业后瞬间丧失部分自由恋爱的选择权。
家长们反驳,哪不自由了?不是还给你选了吗?只是不由地掏出了一副扑克牌,标好编号给你选。有些家长甚至拿出几副扑克牌,大小、颜色、花色不一。
你问父母,哪里来的?他们说,某某阿姨认识的谁家的一个小区里的谁给推荐的。
你又问,他们很熟吗?他们只能说,同一个小区的人不骗同一个小区的人。
你继续问,你们真的觉得我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