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穿衣是她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再者,又没花他钱。在这一点上,余丽是很自信的,至少她没怎么让男友为她花过钱。既然没有付出,又哪来权利干涉?
软的时候,她会痛陈在上海工作的艰辛与没有其它衣服穿的委屈。有时也会反问他,哪个女生不想天天穿漂亮的新衣服?
总体听起来也很有道理,男友也会沉默一会儿。只是仿佛依然会绞尽脑汁找漏洞,在他的角度总是看不惯她的穿搭。
男友也曾讨巧,要亲自给她搭配服装,借此培养她新的穿衣或者消费习惯。但余丽也不是傻子,她能敏感地察觉其中的嫌弃成分,说白了,男友就是嫌弃她的审美。
这让她更加不愿照着他的意愿去做,有时闹急眼了,还会戳他痛处:说得这么高大上,有钱买吗?
男友目前的经济状况也没有比他强,而她也没有太过要求他。见他说出这么一番在她眼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后,她也拔出一根针猛戳。
见他沉默,她还会追加一句灵魂拷问:像你这样搭,我能天天穿上新衣服吗?
接着男友也就爆了:为什么非要天天穿新衣服?你怎么这么虚荣?
其实我也好奇,一件有品质的好衣服,穿得久不说,还有气质或个性,百穿不厌也是有的。另外,总体算下来不是还省钱吗?
可对于每日求变的人来讲,他们或许需要从任何一个他们在意的细节的变动中,寻找存在感,寻找对自我的认同。
一听到“虚荣”二字,我也大觉不好,后面的剧情也不用猜了。两人从就事论事到消极评判,最后又上升到对道德品质批判的高度,战争等级也瞬间上升到了爆点,那根弦绷得太紧。
委屈,愤怒,又委屈,接着带着破罐破摔的味道撂下“那又怎样”,最后在一阵忙音里各自沉默。
余丽的委屈化成泪水还好些,容易在拥抱和亲吻中顺着肩膀滑下去。可是沉在心底,就积灰成石,也越发硬得慌。
好在两人没吐出分手这样的气话,毕竟从大学谈到了现在,一度以为离婚姻很近了。只是当沉默碰上沉默,剩下的就是不知时长的冷战。
余丽这几天一直在等男友有所表示,但男友依旧沉默。或许,他也在等她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