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似乎没考虑到……
在那段空白里,反倒是我们这些旁观者和当事人,陷入了新一轮的自我对话与攻略里。
03
因为害怕情感藏不住,害怕考试受影响,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许先知鲜少再主动联系那个女生。
早起困倦或者又想她时就出去跑步,跑得大汗淋漓之后休息半小时,再用淋浴让自己彻底清醒过来。晚上基本都得靠近凌晨再睡,睡前还是会忍不住点开她的动态。
本来一直是如此,直到在那个女生的朋友圈里出现了一位陌生的异性,动态里也没有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许先知纠结了好久,才在周末借着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套问那条动态,这个理由居然是一道哲学问题。
“难道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一套问题?”
聊天区又热闹了起来,莎士比亚的梗好像永远都玩不够。
但是许先知的给的答案连我都忍不住笑了:如果你用哲学的视角,会如何看待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跟她从人与宇宙的关系掰扯到那条朋友圈的照片的,也无法想象她居然真的与她探讨,这脑洞我可能开一千年也开不了。
只为这一点,我对他的佩服都可以上升到五体投地的高度。只是,我的注意力并不在他具体的掰扯和理论上,反而被聊天区的热火朝天拉了过去。
我发现,大家并不真的关心他的理论,不那么想知道他是如何从一起探讨人与宇宙的关系到套出他真正想问的问题的答案的,大家只关心最终的结果——那个女生和照片里的男生是什么关系。尽管许先知似乎对自己套问到答案的过程引以为傲,忍不住还想补充几句。
在旁观者的眼里,他的理论又长又太一本正经,跟故事的高潮距离遥远,作为推进器又显得荒谬,让人难以理解。
人们只想听他们想听的东西,只关心他们关心的事,而他们想听的与关心的,总是自己。
其实我也一样,最后也只听到一个结果:他居然问到了答案,原来是朋友。
许先知见也没什么人关心,对于这一段也及时了结,最后忙于满足围观群众的好奇心。麦里悄悄隐匿了他的叹息声。
“是朋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