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征,面对着公孙策,足足思考了半刻钟,然后开口对公孙策道清楚自己所作所为的缘由,这一次的对论,直接影响了秦国后来的走势
多年后,公孙策回想起此事,仍然是唏嘘不已,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秦国多年的困境就从一个小小的不杀战俘开始扭转,陛下心中的宏图,在他当时还只是一个营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一步一步构成
秦征站了起来,对着公孙策拱手道:“先回答之前将军的问题,这两国世仇怎么解决?我们暂且不论,我们先来说一说军功问题,秦国重视军功,没错,士兵需要斩首立功也没问题,就像我做的那样,抓获的俘虏每一个人当作一个首级,平均分给士兵们便是了”
公孙策说:“倒也可行,左右不过是一个已经砍下来,另外一种是还在肩膀上,那么,粮食问题呢?”
秦征继续:“将军打仗多年,应该知道战后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公孙策道“哦?是战后重建城池,修补城墙,整理田垄,抚恤士兵,继续囤粮备战,毕竟我秦国是四战之地”
秦征道“不错,战争之后的重建,修补城墙,整理田地,或是开山挖矿,这些都是需要劳力的,以往我秦国打完仗,这些劳作又会分担到我秦国其他人的肩上,这些俘虏不是最好的劳力吗?没错,供养这些俘虏需要粮食,但是为什么要我们来供养呢?”
“噢?那是谁来供养?”
“自然是谁国的俘虏,谁来供养?”
“这是何解?”
“战争是要有利益的,我秦国多年来的战争,更多的只是损耗士兵消耗粮草而战后无论输赢都没有利益,就拿这次俘虏来说,他们都是楚国人,我们缺的是什么?粮食,楚国最不缺的是什么?还是粮食,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战争结束后?让他们以粮食交换俘虏?”
“啊?这……对啊!不过,楚国肯定给粮食换吗?况且你刚才说了,这些俘虏还需要拿去战后重建,修补城墙,整理田亩,还要开山挖矿的,如果楚国出粮来换,那这些事还不是由我们来做吗?”公孙策问道
秦征回答“战后我们手中有着大量的俘虏,要多少粮食?一次能给多少俘虏?这些都是需要商谈的,又不是一句话就能敲定了,等敲定了需要粮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