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棚子还没拆,就在青砖道不远处。
往左去能看到城墙遮不住的烟雾袅袅升起,那是烧砖瓦场和制碱厂所在的地方,挨着城墙在内侧则是纺织厂和制衣厂。
当然啦,这些都是名头叫着好听,短短几个月也起不来那么大规模,苗世仁只是先把名字占下,如今最多就只是十几二十人小作坊的规模。
往右去就是将士和百姓们日也两班倒起来的西宁商业街,一块不知道从哪儿搬来的大石头立在最前,六个铁画银钩的大字,是乔瑞臣亲笔。
后面有十辆马车宽的广场已经建成,刚栽种的小白杨还没成气候,但建了花坛,等春夏暖和的时候会漂亮许多。
广场内起了两排木质长椅,不时还穿插着一些木桌在中间,如今
将士和百姓们从灶台棚子或者试吃的地方领了吃食,都喜欢坐到这里来吃。
虽然冷,但是大家热热闹闹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一个工分就能吃到好几样好吃的。
左右两排的铺子都已经起好,内里都装修好了。
沙发、展示柜和货架都按照各商户的要求摆放了进去,原先交银子的时候,商户们有多不乐意,这会儿就笑得多合不拢嘴。
从外头就能一眼看到里面的透明窗户,还有窗明几净的玻璃展示柜台,一排排博古架一样的展示架,配套的原木色桌椅……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他们做梦都梦不出来的样式,偏偏看着就叫人心头疏阔。
比过去货物只能随意摆放,客人们进了铺子挤不开,现在哪怕是排队,都能坐在门外的侯客椅子上等。
不怕大冬天的风吹雨打,外头窗户延伸出来木头架子,铺上厚厚几层的油纸,遮风挡雨,还不耽误晒太阳。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都愿意在大中午时候来挤挤,闻着味儿少不得就得买几个工分的吃食,还没有外头的客人来,商户们就有那么点忙碌起来的意思了。
只剩最里面那些娱乐和休闲场所还关着门。
因为这些铺子如今都是乔家的,还没人张罗,所以不着急开张,只慢慢打磨里面的设施,等试营业结束才开启。
将士们熟门熟路将马都寄存到新起好的养殖场外头,各自去登记了,先去灶台棚子领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