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米帝农业部宣布,今年大豆产量不会增加。迫于需求,加上缺乏应对经验,在惊慌心理之下,我国粮油企业集体结资出海,在4400元的高位抢购了800多万吨大豆。
岂料,大豆还没运到国内,米帝农业部戏剧性的宣布,天气问题是误判,并决定增产大豆,调高大豆库存。
金融资本开始抛售做空大豆市场,国际大豆价格应声而落,导致粮油价格大幅下降。
至此,华国一千多个粮油企业终于挺不住,纷纷走向破产。
四大粮商趁机低价收购,控制了当时国内66的大型油脂企业,控制产能达到了85,再算上间接控制的企业,四大粮商在我国大豆产业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
与此同时,在2003年大豆价格上涨之际扩种大豆的豆农们,也因为大豆价格的暴跌受到亏损,这些大豆种植产业,同样被四大粮商低价兼并。
至此,四大粮商掌握了华国整个粮油产业链的绝对控制权。
同时,四大粮商以此为据,只收购转基因大豆,迫使国内豆农只能种植转基因大豆,这样它们还能再收一笔专利费。
如此一来,米帝不仅控制了我国的粮油企业,还控制了大豆的种子,这一次的大豆之战,米帝大获全胜。
到了这里,你以为一切就此终结了吗?
不,它们要的不止是大豆,而是以大豆为支点,夺取整个华国的粮食市场!
时间来到2005年,米帝故伎重演,试图对我国的小麦、玉米等主粮市场下手。
关键时刻,国家动用粮库抛售,四大粮商和国际炒家高价抢购多少,国家粮库就高价抛出多少。
从开始的十天半个月抛一次,到后来的每周抛一次,再到之后每隔一两天就抛一次。
就这样,我国的粮食越抛越多,四大粮商和国际炒家逐渐开始恐慌。
不仅如此,华粮集团还对外放话,我国的粮食储备充足,想要继续炒作粮食,就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吃下吧。
时间来到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米帝,我国终于在粮食之战中扳回一局。
同时,趁着金融危机,我国开始全面布局,不断低价买进粮食,充盈粮库,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