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让爸妈和大舅、大舅妈都一起回村种菜?能行吗?”
赵倩对她哥这个想法表示了怀疑,干农活可挣不了进厂那么多的钱。
现在为啥屡屡用工荒了呢?说白了,其实是因为“好忽悠”的人大部分都老了。
要说种地和进厂,同样都是卖苦力。
种地得看天时地利,年成不好,一年下来纯收入可能是负数。
进厂打工就不一样了,甭管咋说,工资是铁定能领到手的。有那能挨的,工资再加上加班费,一个月的钱能顶种地一年的收入!
对于上一辈的老农民来说,他们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艰苦,能有进厂打工的机会,都特别珍惜。有很多人都不需要老板强调,自己都愿意为了拿加班费埋头苦干。
而新时代的农民孩子们,你跟他讲饿肚子,长辈们说的是没粮吃啃树皮真吃土,他想的是在外头玩泥巴回来在灶前等吃那个饿肚子。一个简单的词汇,就能体现出双方之间的巨大鸿沟。
这些孩子,从小的生长条件相对父母辈好,见识过的世界也更广阔,选择当然也更多。
想忽悠这样的人,靠情怀是不行滴,得用真金白银。
偏偏啊,时代在发展,工资的数目却停滞不前,甚至还有倒退的趋势。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早前进城务工的农民们,靠自己的勤劳工作,能在城里立足,挣下一点家产,现在么……
网上有那么一些帖子挺火的,大概就是,人到中年,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再怎么努力也追不上自己,道尽多少人的心酸。
如果这个世界,付出和收获大体成正比,恐怕没有人会不愿意奋斗。
但现实却是,付出得足够的多,才能获得些许的少。
你说说,这不躺平还等啥?
离题了哈,说这些话的意思不是说让人不去奋斗,而是不能单纯的埋头苦干,会干还得会说,还需要找准方向,衡量好付出和收益之间的点,一旦发现不妥,及时止损是很有必要的。
要学会对无效付出说不。
在赵倩,还有堂伯、堂姑他们眼中,种地可能就是一种无效付出。
都换了个赛道了,还要再走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