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秦君这边,伤筋动骨100天,但显然,秦君可没有耐心等上100天。
前面,秦君下旨全民捐银筹措军资,购置各类兵器、军需物资。
但是,由于那些大臣们哭穷拒捐,一个比一个会装,在捐银数目上,就大大的打了折扣。
秦君急等银子用,加大了力度来催捐,但是,从上至下,这些臣子们都说:
“虫病折腾了这么多年,哪里还有什么银子可捐?”
一个个摆出要银子没有,要命有一条的架势,每个只拿出个几百几千的银子来应付一下。
秦君当初下旨定下的指标是:
底层衙差办事人员等,每人缴纳2000万银子;
七品以上五品以下臣子,每人12亿银子;
五品以上三品以下臣子,每人缴纳200亿银子;
三品及三品以上大臣,每人缴纳1000亿银子。
结果,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臣子们直接将数字单位改了,不,是把相应的单位全去掉了。
秦君要对楚国开战,在这种时候,他不便于对群臣动手实施高压,只好忍气吞声。
虽然秦君知道,在虫病爆发这几年,那些各级臣子,趁机搜括,发了大财,许多大臣,都是数千万亿级别银子的身家。
但是,秦君没有银子,所购买的各类兵器、物资,又拿什么来支付呢?
平民们虽然按秦君旨意中的数额,设法把银子捐上来了,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大的缺口。
秦君无奈,想来想去,也只得设法,再从他们身上薅一把。
秦君当即下了一条面巾令:所有秦国臣民,出门必戴面巾,否则,按破坏预防虫病工作论处,每一人次,罚银200。
秦人本来没有戴面巾的习惯,除非是盗匪。
出门时,哪里会记得要戴面巾呢?
加上秦国在这一段时间内,虫病患者极少,所以,几乎就无人出门会戴面巾。
各地的府衙、县衙、里正,纷纷忙着落实面巾令,抓人罚银。
200银子,很多平民也没有啊,拿不出罚银来。
这个不要紧,这些官人们,会立刻把他们的银子贷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