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自己忘记这个年轻人,回头他就会把这个叫张燕鸿的少年记录到自己的工作笔记中。
“我听说,你们的农场才刚刚成立,甚至还没有人愿意报名。”
“小同志说说看,如果是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田卓辉已经是在考校张燕鸿了。
如果张燕鸿的回答能让他满意,在田司长心目中的分量还要更重一些。
“我说不好,姑且一说,领导您也姑且一听。”
“说得不好,领导您还要多包涵。”
“滑头!”
田卓辉只说了这两个字。
在场所有人却从田司长的语气中听出,他并不是真的觉得张燕鸿滑头。
相反,倒是有几分宠溺的意思在。
也是,张燕鸿毕竟只有17岁。
再怎么人家也是主动报名去农场的。
就算说得不好又怎么样。
年轻人,哪怕是犯一些错也是可以原谅的。
“那我就说说。”
“我觉得,厂里成立农场,也是为国分忧,利国利民的好事。”
“大家也不是看不出这其中的好处,只是还有些顾虑。”
“而且说起来我们中很多人并没有种过地,也是担心自己干不好,不能为国为厂分忧,反倒成了扯后腿的。”
“既然如此,倒不如先成立一个青年突击队,或者先遣队什么的。”
“总之,叫什么名号都好。”
“人不用多,一二十人就够了。”
“是去打个前站也好,提前去高些建设也好。”
“让后续的人看到,在农场大有可为。”
“那么大家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李德虎和杨健成听了一惊,这不是和他们之前的计划不谋而合嘛。
只不过,杨厂长是打算直接安排一些人手过去。
李副厂长是打算再等等看,看是否有人自愿报名。
“我的建议是,可以在当地招一些临时工。”
“他们不占厂里的名额。”
“而且这也算是我们轧钢厂支农的一次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