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已经越发亮了,东方天际晕染着一片红晕,显然太阳快要出来了。走在路上,微风习习,带来一丝凉爽。叽叽喳喳的鸟雀飞来飞去的捕虫子吃,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犬吠。
刘老爷子走在前面,素威牵着自己爹的手走在后面。
大柱惊奇的看了眼素威,暗道自己闺女生了一场病长大了,以前走路不好好走,一路蹦蹦跳跳的,今天竟然乖乖走路了。
路上偶尔碰上几个正扛着锄头上地的村民,大家相互打着招呼。同路的相跟着走,不同路的招呼一声就错开了。
刘家村三面环山,西面,南面,北面都是连绵大山,只有东面是平地,所以刘家村村民的房屋基本上集中建在此处,少数几户人家建在山坳中一处低矮的山坡上,老刘家就在山坡上建的。
选择此处建房的人家多是人口众多的,毕竟在刘家村田地少,在平地建房的话宅基地分的面积小,对于一些人口众多的人家来说太过拥挤,要知道这个时代是讲究父母在不分家,讲究多子多福的,几世同堂一家几十口人住在一起不是什么稀罕事。
素威老祖宗虽然人口少,但是志不穷,期待着自己家有一天能够多子多孙多福气,就也在山坡上建了房子,圈了好大一块地。就为了以后自己家多子多孙后,把自己的基业扩大。
但是到了现在,老祖宗的这个梦想一直没有实现。
而素威的爹,刘大柱正在为此而努力。
刘家村没有大河,只有一条从西山上蜿蜒而下的小溪,溪水很小,只有零星的几处小水洼能让村民洗一洗衣服,村民吃水用水还是靠着村子正中间老梧桐树下面的水井。
水井很深很大,井壁上有着一圈盘旋而下的突出的石头,上面遍布着深绿色的苔藓,四周围着半米高的井沿,就怕小孩子不小心掉进去。
农田则围绕着刘家村一直到山脚,对于刘家村的六十五户人家来说,平均下来一户才十几亩地,所以刘家村的土地很是珍贵。
刘家村位于大晋朝的北方,四季分明,一年只能种植一季粮食,村民们交了各种各样的杂税都不够吃,田地不够,村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上山开荒多种粮食,好歹能收获点粮食。
老刘家在山上也有几分荒地,种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