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要当老师,先生在桑海就能安排的哇,不用来这里哒。”
“好了,你都念叨一路了。上海有什么好?
上海又不缺老师。
我的志向是教书育人,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喝着茶,等着发工资。
上海那个地方,是,条件好,大都市,正因为如此,孩子们都不缺好老师。
但山区不同,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个老师,就是从山区出来的,她跟我讲过很多。
山区是苦,但却也是一个很好的施展所学的地方。”
“可四,话四这样讲啦,但侬都没有吃过苦头哒,伐受得了的呀。”
“反正我是打定了主意,你要是受不了这个苦,你回去好了呀,我又没要求你跟着来。”
“呵呵,那个,先生交代的呀,阿拉哪个敢不听哦。”
少女听了这话,翻了个白眼,她是有伟大的志向的,哪能如小市民一样算计。
她不光自己来了,还准备在过一段时间,考察一下情况之后,还要写信给自己的好姐妹,让她们也都过来。
年轻人嘛,哪个心里没有一团火呢?
县教育局,局长正在接电话。
“什么?咱们县要来一个英语老师?留过洋?主动要求的?
哎呀,这是啥时候的事情?
老傅啊老傅,你怎么这个时候才给我打电话。
你早些说嘛,我也好做准备。
现在的英语老师,可是个大宝贝啊。
好好好,我肯定妥善安排。”
咱们国内,在八三年把英语纳入高考之后,国内就掀起了一股子英语热。
英语成了咱们国内,比重非常重的一门学科,一直持续至今。
而后来几年咱们国家越来越好,就有人提出,是否还要再继续如此重视英语。
毕竟咱们国家厉害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来学习汉语了。
不然那些人到了咱们国家的空间站,连标识都认不出来,这就是国家强大的底气。
当然,如今是八四年,国内教英语的老师奇缺。
一般来说,那些会外语的,多少都有留洋的经历。
回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