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从知否开始出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锦衣卫(4/4)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己愿意,也会碍于身份而放弃;让他们做大事,一来朝廷没有那么多空缺,就算有,也不能交给他们去做。

    位高虽然权重,但肩上的担子更重,新科进士们为什么要先入翰林院读书,还不是怕他年轻,不懂如何做事,先学习吗!”

    包拯这话是意有所指,是骂盛长槐年轻不知天高地厚。不过话中的道理却是对的。

    勋爵权贵子弟要是想找能找到事情做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为什么那么多的权贵子弟整天都无所事事了,原因很简单,可用一句话来概括。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勋爵子弟本来出身高贵,注定了他们只能在做官这一条路走到黑。而且做官还不能只做小官,最起码七品朝上走,还要能管上些人,如此才能对的起他们的身份。

    一旦官位小了,那就有失身份,就像陶渊明,他为什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因为他是世家子弟,曾祖父是开国元勋,祖父是太守,家中亲戚故旧差不多都是权贵。

    而他呢,只能做个小官,还要经常受上司的气,更可恨的是如他上司这样的身份的人,原本连他家门都进不去。

    如此大的落差,自然让他选择辞官归隐!

    本朝和古代历史中大宋类似,朝中有三冗问题,即冗官、冗兵和冗费。

    意思是说,官多,兵多,朝廷花费大。

    虽然商业繁荣,赋税多,但这些钱都没用来做正事,光三冗问题就占了税收五成之上,要不是官家用自己的内库补贴,朝廷早就破产了。

    现在想为勋爵人家的那些次子们找适合的差事,这在包拯看来完全就是犯浑。

    因为就算找到了差事,一下让那么多勋爵子弟入朝为官,肯定会加大勋爵武将的势力,这和本朝以文制武的国策严重违背。

    抛开这个国策不谈,一下多了那么多的官,俸禄也是一个老大的难题。

    但人总不可能被尿给憋死,盛长槐既然说了这段话,自然有办法去解决。

    “陛下,臣请设立锦衣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