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第一次考试成绩新鲜出炉,大多数班级迎来第一次调座位。
蒋晓宇她们班是成绩出来后第二天调的座位,而邻班的宋恩班级,是一班后一天进行调座位。
放学前,老师把这个消息放出来,按成绩名词自行挑选座位,和一班一样的排座规则。
“你想好坐哪里了吗?”
蒋晓宇得知二班也要排座的消息,放学路上顺口问宋恩。
宋恩摇摇头。
这次成绩单上,林禹比她的名词要靠后几名,因为他那不争气的极度偏科英语。
其实她觉得现在这样就挺不错,暂时没有想换座位的念头。
蒋晓宇挤眉想着,差不多明白宋恩犹豫的原因。
本来就是高一最后转来的鹿安,数过来数过去,宋恩认识的同学,一共就那么几个,说什么想要坐一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人在。
蒋晓宇耸耸肩,同样无奈,“我看啊,你现在的位置就挺不错,不那么靠后,也不在老师眼皮子底下,还靠窗。”
停顿一下,蒋晓宇突然挽上宋恩胳膊,朝她眨眼,“最重要在窗边我课间找你就不需要托别人叫你,要不还坐这个位置?”
和宋恩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她不想换座位的原因,还有一点是蒋晓宇不知道的。
宋恩后背提下书包,点头肯定蒋晓宇的话。
“看看明天到我的名次,这个位置还会不会在,如果在的话,我就还选它,刚好不用调座位了。”
宋恩身后还有两排位置,通常坐的都是男生。
理科班女生偏少,大多都坐在中间或是前排,很少有喜欢后座的女生,但也不排除像蒋晓宇的个例。
在一班选好的座位名单上,蒋晓宇拿着靠前的名次,坐在最后面的座位。
用蒋晓宇自己的话解释就是,坐在后座,放学时既能提前出教室,又能出门就是二班,方便去二班找人说话玩。
宋恩和孙阳阳听到她这样的说法,纷纷觉得她对这个名词不负责,手握珍品,不知道珍惜。
几人里只有林禹对蒋晓宇的说法表示赞同,并表示方便首先出教室,才是正理。
每天食堂吃饭排队的人永远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