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过这两样“利国利民”之物,工部也已经投入使用,他也因此对制作出这两物的明安郡主充满好奇。
“这是红砖和水泥的制作方法,您以后修筑边墙时看能不能用的上,肯定比用土块修筑要牢固。”朱琳琅说道。
杨一清面露惊讶:“郡主怎知我以后会修筑边墙?”
“猜的。防边之策大要有四:修浚墙堑以固边防,增设卫所以壮边兵,经理灵夏以安内附,整饬韦州以遏外侵。像师叔这般忧国忧民的好官肯定不会放任外贼进犯三边的百姓,所以,我猜师叔以后必定会修筑边墙。届时如果朝廷拨的银子不够,师叔可以给我先生写信告知,我这里有银子,也想为边防出份力。”
这四个“边防之策”是正德元年杨一清上疏明武宗朱厚照时提出的,朱琳琅提前十年说给了“提出者本人”。
“郡主还懂边防之策?”杨一清大惊。他这几年来一直在关注三边的军事,如今居然从朝廷一郡主处闻得如此全面之策,怎不令他震惊!
“我也是拾人牙慧。”朱琳琅谦虚地说道。
别再聊这个了,否则我就要露馅儿了!
“琳琅,你师叔现在是陕西提学副使,边防之事尚且不归你杨师叔管。”李东阳出来圆场。
“我知道,我是提前把红砖和水泥的制作方法献给师叔,有备无患嘛,再说,师叔修建书院也用得着。”朱琳琅笑着说道。
“师兄给郡主说过我打算重建书院的事情?”杨一清惊讶地看向李东阳。他在给李东阳的书信里有提过这个打算,师兄还真是看重这个弟子,这种事情也跟她说。
“正是,郡主在庄园里修建了学堂,教孤儿们读书识字,我就随口给郡主提了一句应宁你有打算重建书院的事情。”李东阳硬着头皮扯谎给朱琳琅打掩护。
“原来如此,那就多谢郡主了!”杨一清怎会察觉不到明安郡主的异常之处,只是看师兄一直在为郡主掩饰,而郡主交予自己的还是如此重要之物,便不再探究。
“师叔,你长途奔波,实在辛苦,我帮你把把脉吧?看一下师叔身体是否康健,如有恙也好及时医治。”朱琳琅热心建议道。
“不必,不必,我并未感觉有何不适。”杨一清连忙推辞。明安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