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拯救明武宗朱厚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章 生日礼物(1/5)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贡院修建的重点是号棚,顺带解决考生“喝水”的问题,以及,朱琳琅想把“臭号”变成历史——重建卫生间,也换上抽水马桶。

    一般的“号棚”,都是三面有墙,唯有南面无门,成敞开式,内部宽3尺(1米),深4尺(约13米),前瞻高6尺(2米),后墙高8尺(约27米),总体的建筑面积,大约有13平方米。

    由于建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的事情,导致面积缩水严重,所以,并非所有的号棚都够13平方米的空间,有的甚至连一床草席都放不下。

    考生晚上在由两块木板并在一起组成的长约1,3米,宽1米的木板上睡觉,加上还有一些其他物品也要放在这块板上,睡觉的时候一般都是靠着墙蜷缩着,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朱琳琅决定把号棚的深度(长度)从4尺(约13米)增为55尺(约18米),好歹让考生晚上睡觉时能伸开腿。

    至于喝水的问题,朱琳琅结合清朝同治年间藩台梅启照和清朝光绪年间江宁布政使孙衣言的办法,在贡院外建两个高台,相当于现代的水塔,然后让人挑水倒入高台里,高台的下方安装两个出水锡管,直接进入到贡院内。

    在进入贡院的两个大锡管上又分出数百根小锡管直接连通各条号巷,水常流于管内,不用时就把铜帽(水龙头)拧上,不会渗漏,用时把铜帽拧开,水就自然会流出。原本的水缸就负责在水流出时接水,不使水弄湿地面,不再用于储存饮用水。高台除了在往里倒水时顶部是敞开的,其余时间都用水泥盖子盖上,防止尘土等进入,保障用水卫生。

    这相当于在贡院内安装了自来水,不但解决了考生的饮水问题,也杜绝了挑水人利用进入贡院的机会充当科场传递作弊的中间人,有利于减少科场舞弊的发生。

    礼部尚书倪岳在听完朱琳琅关于“贡院自来水系统”的讲解后,啧啧称奇,甚至没忍住说了句“后生可畏”,表示很期待看到成果。

    至于他本来反对的“把号棚深度增到55尺”的提议也不再坚持了,让考生在考试期间休息的稍微舒服一些也行吧,虽然有些遗憾自己没能赶上这好时候。自己淋过雨,能当一当撑伞人也不错。

    “牛痘”实验很成功,弘治陛下很高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