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三教授的老家,离县城有三十多里地。
他的老家坐落在半山坡上,居住有六户人家,都是土墙茅舍,竹荫环抱,中间一个大坝。
院子右方是匹长梁子,梁子坡上有小块小块的梯土,下面是一条大深谷。
左方是山嘴,山嘴下是一条河沟。
房后是座山,山上盘绕着大大小小贫瘠的土地。
房前是一条大水沟,雨水季节会有滚滚山洪从竹树前急涌而奔。
四十五年前,这里的农民生活极艰苦。赶场不仅路远,而且路陡,要走十几里的山路,才能赶上一回场。
山秃、沟荒。
这里的农民终年以粗粮为主,红苕、玉米、小麦是他们一日三餐的碗中食。细粮极少,逢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才有可能吃上一顿米饭。
龙教授原来的家共七个人,父母、五姊妹。
龙三在姊妹中排行老三,大的俩是兄,小的俩是妹。
父亲为他的三个儿子取名龙大、龙二、龙三,两个妹妹是双胞胎,取名为龙大凤、龙小凤。‘’三龙‘’“两凤”“卧居”在这半山坡上。
龙三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很爱音乐,会拉手风琴。
他对音乐很感兴趣,平时干活干累了,时不时地会哼上几句。
在父亲的影响下,龙三也拉得一手好风琴。
一九七五年的农历六月十六日,是龙三老家同院子的张家老人过七十大寿。
在那艰苦的年代里,要跟老人祝个寿真的不容易, 一两年来全家省吃俭用,把细粮全节省下来。
为了跟老人过寿,张家张罗了一个多月之久。
老人家早在两个月之前就叫他的孙媳妇,写信告诉了嫁在xx省的女儿早点回来帮忙准备。
其实他的女儿素芬带着梅花提前了三天就赶回娘家来了。
梅花和她妈一路奔波,又是坐火车又是坐汽车,又是爬坡又是穿沟。
两天两夜下来,显得很疲倦。还没到家,梅花的外公、舅舅、表哥、表嫂、二表姐和同院子的就在竹林坝迎接了。
梅妈老远就看见父亲站在院坝里,跟梅花说,最高的是外公,外公外婆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