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年代灿烂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章 政策(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踏实。”

    “吴老师,我看库房里好多锤子,有些都生锈了,都是学生的作业吗?”

    “嗯。咱们一个年级也有两三百人呢,好几年的作业,都堆那儿。”

    “真可惜。”

    林思危观察着吴山海的反应。要换一个有私心的老师,早就当废品卖了。这年头企业都是大锅饭,挖墙角的事都是心照不宣。

    吴山海却道:“我也觉得怪可惜的。以前的老师都直接卖了废品,可我觉得咱们学生的手艺也不错,虽说不能和外头厂里批量生产的比,当废品卖倒也可惜。”

    林思危道:“当然可惜啊。虽说同学们做工粗糙了些,但吴老师你不说,咱们的钢材用得好吗?市面上卖的锤子,还不一定是好钢材呢。”

    “那肯定啊,咱们实践中心都用自己的锤子,外头买的,一锤子下去,崩掉一个角也常有。”

    林思危实践了几天已经懂了,崩掉一个角,就是钢材浇铸时夹杂了杂物。

    “既然质量有保障,学校就没想过直接卖给五金店?”

    吴山海听笑了,学生就是天真,实践中心是学校的课堂,又不是工厂,怎么可以卖商品呢?

    不过他不忍心笑话林思危,因为林思危问得很认真,也很有想法。

    “卖东西是要有资格的,咱们学校没有资格。偷偷出去卖东西是会被抓起来的。”

    这就是投机倒把,林思危懂。

    不过她另有想法:“咱们可以申请校办工厂啊,有了工厂资质,不就可以卖了吗?”

    吴山海有点惊讶。

    他不是没想过这个念头。但校办工厂的红火期在十多年前,那时候提倡学校勤工俭学,根据自身条件开办校办工厂的如雨后春笋。后来因为政策原因,或关停,或移交给相关行业部门,好多老师也集体转制,成为企业员工。

    现在再提校办工厂,好像晚了十年啊。

    不过,林思危一个乡下小姑娘,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也是动了点脑子的。

    吴山海道:“粮校没有过校办工厂。其他兄弟学校以前有的,现在也都关了。好像上面也不批。反正现在都不兴这个了。”

    “这样啊……”林思危在记忆库里搜寻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