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院子中接她。
她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妇人,微微发福,面容圆润,肤色白净,浑身上下打扮都很素雅,唯有一根白玉簪点缀,腕上一串朴素的木头手串,看不出是什么料子。
萧夫人眼睛的线条并不凌厉,微微下垂,看人含笑,很容易让人产生亲近之意。
她上前来拉住施蘅的手:“刘夫人,你可算来了,终于盼到你来了,你愿意来赏光,实在是小女的荣幸。”
施蘅回握一下,触手绵软无力,应当只是普通妇人。
她浮起略带羞涩的笑,“夫人客气了,我初来乍到,夫人愿意请我来见见世面,应当是我感谢夫人。”
她转头招呼小圆,“把东西拿上来。”她把盒子递给萧夫人,“这是给小姐的添妆之礼,准备得匆忙,一些薄礼,不要嫌弃。”
萧夫人接过,真挚道:“我代小女谢过了,若是别的礼物我还与您推辞客气一下,但我这女儿马上要出门,给她的祝福我这个当娘的绝不嫌多,我便厚颜收下了。”
施蘅说:“本就是给小姐准备的,夫人不要见外。”
萧夫人笑吟吟地挽着施蘅往屋内走,“好些夫人小姐们已经来了,大家都在里面吃茶说话,若不介意的话我带你去见见,大家身在后宅,光阴漫长,结交一二姐妹,大家一起打牌听戏,也是个乐子。”
施蘅说:“我正有此意,多谢萧夫人了。”
萧夫人拍拍她的手背,“别叫我萧夫人了,我虚长你一些,若妹子不嫌弃,叫我杜姐姐吧,她们都这样叫我的。”
“杜姐姐。”施蘅说,“我姓路,名俭兰,叫我俭兰就行。”
“好,俭兰妹妹。”萧夫人唤了一声,赞道,“你的名字真好听。”
萧夫人领着施蘅入内,同一众夫人小姐们介绍,引荐她们相互认识。
大家其实都对这位新来的县令夫人挺好奇的,今日一见,看施蘅面色和善,不是刁蛮难缠的性子,都生出几分好感,纷纷热络地搭话,一时之间气氛十分热闹活泼。
施蘅秉承多听少说的原则,不动声色将各路打探消息的人马应付过去,实在难缠的就装腼腆。
众位夫人们心中遗憾,她们或多或少都被家里人叮嘱过要和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