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边境,前军先锋已经到达宣化府了。
至于户部侍郎赵未华,则被瓦剌军队给斩杀了。
李一定知道,瓦剌攻打大明,这一天总会到来的!
根据北境传回来的消息,瓦剌太师起兵攻打大明的理由,竟然是责怪大明的边境互市缺乏公允。
王振却解释说,是那些关外部落的商队行事太过鲁莽,总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和大明商队起冲突。为此,王振就下令互市的衙差扣押了几支关外商队的货物。
李一定虽然知道,瓦剌责怪大明互市缺乏公允,只是在为攻打大明找个借口而已,但是,对于王振所说的话,他也不会轻易相信。
之后,东厂的眼线送来了一个消息:王振在边境互市之地,和赵未华一起利用商队牟利,还把扣押的关外商队的货物私自卖掉,中饱私囊!
对于这个消息,李一定觉得很可信。
一是东厂的眼线是郑三月安排在互市之地的衙差,消息来源可靠。二是这样中饱私囊的事情,也很符合王振的处事风格。
在王振回京之后,朝中的百官又争吵起来了,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曹鼐、于谦为首的官员,他们觉得王振是罪魁祸首,要求斩了王振。
在这些人之中,大部分是因为痛恨王振这种宦官,所以才会这么说。
可还有一少部分人,比如孙氏一族的将领,他们的嚷嚷声最大,口头上是要求诛杀王振,实际上也是在埋怨皇帝,认为皇帝不该重用王振这样的人,相反,还是他们这些外戚将军才靠得住。
还有一派就是王振的党羽,他们觉得王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能责罚王振。
这些人都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辈,他们都和王振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王振就是他们的靠山,如果王振死了,他们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李一定才真正看清楚,原来王振在朝中还有这么多的心腹手下,其中居然有不少的二品大员。这些人平常看似忠厚耿直,实际上,暗地里也一直在为王振效劳!
随着局势的紧张,王振为了保住小命,也想尽了一切可以想的办法:
给太后送去了一颗珍贵无比的夜明珠,在夜幕降临之后,只要拿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