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整顿兵马,王振和郕王离开京城办差,三件大事一起办好,大明的前途已经看到了曙光。
正当皇帝觉得高兴的时候,一道奏章以六百里加急送入了内阁,这是一封有关剿灭倭寇的奏章。
远在东南沿海之地的江为宗和杨其飞两人,正带领十万兵马在清剿倭寇。
虽然大明军队在兵器上占据了优势,但是之前也的确低估了倭寇的实力。
这些倭寇的背后,有来自扶桑的势力支持,人数也有几万,而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倭寇在沿海之地无恶不作,每到一地,就劫走一切能够带走的物资,再把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焚毁。
起初的几次,在和大明军队作战之后,倭寇遭到了惨败,伤亡了几千人。
此后,每当大明军队出现的时候,他们就会躲到海上去,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可是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又会乘船到其他地方作乱。
除此之外,这些倭寇还会向荷兰、西班牙等国的商队购买军火,逐渐地增强了实力。
为此,江为宗和杨其飞就上奏朝廷,提出了两点请求:
一是得增派大明水师支援,海上和陆地军队同时清剿倭寇。
二是得由内阁和扶桑使臣商议,断绝扶桑之地的势力对倭寇的支持。
军情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必须得尽快想个办法解决才好。
李一定坐在龙椅之上,和内阁官员们商议着。
于谦就说,朝廷可以从山东调派三万精锐水师增援东南沿海之地,同时,补充更多的军力分驻沿海各地重镇。
这一点,皇帝立刻就答应了。
内阁首辅就说:围剿倭寇一事,还得由礼部、鸿胪寺(大明五寺之一)和扶桑使臣商议,望陛下恩准!
“商议什么?倭寇在我大明国土作乱,扶桑那边摆明了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别浪费时间了。”
李一定觉得,只是商议,是没有任何结果的,所以当即否定了曹鼐的提议。
曹鼐就好奇问:陛下,如果不和扶桑使臣商议,那我们该怎么办?
李一定霸气的说了一句:与其商议一百次,不如派出大明军队去震慑扶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