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又要对抗后金的军队,可是,朝廷却穷得叮当响,到了最后,还得求大臣们拿钱出来,最终,难免落得个煤山自缢的下场!
在查看了户部的账本之后,李一定才知道,一个藩王每年领取的俸禄,居然是一品大员俸禄的百倍以上。
明朝的藩王是世袭罔替的,这条规定也是朱元璋定下的:皇帝的儿子是亲王,地位超然,亲王的嫡长子则可以世袭亲王,其他的儿子就降为郡王。
郡王世袭之后,其他的儿子降为镇国将军,之后繁衍的后代依制降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等等,无论经过多少代,最低的都是奉国中尉。
自从“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虽然削除了各地藩王的兵权,但仍然保留了他们的待遇。
要知道,就算是最低的奉国中尉,俸禄都要比一品大员的俸禄还要多。除了俸禄之外,这些皇室宗亲的后代,还通过赏赐获得了大片的田地,所得全归自己,也不用交税。
原本李一定对朱元璋还是很佩服的,毕竟朱元璋的人生低,一个乞丐拿着破碗,却创下了这大明的基业,真的是不可思议。
然而,一想到藩王的待遇,李一定又觉得朱元璋的眼光太过短浅,对大臣的俸禄倒是小气,可是对自己的儿孙,却大方得出奇,恨不得让子孙万代都享有无比的荣华富贵,结果,却为大明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事实上,朱元璋也是贫苦的农民出身,他从小吃尽了苦头,在当上了皇帝之后,自然不想让子孙后代继续吃苦了,所以才定下了这样的藩王制度。)
由于这些皇室后代只知道享乐,功劳啥也没有,可就是后代多啊。
随便一个亲王,少则十几个儿孙,多则上百个儿孙,一家人拿的俸禄加起来,就比整个六部官员的俸禄还要多了。
有的明朝亲王,一个人就有上百个儿子,除了嫡长子继承亲王之位外,其他的儿子都可以成为郡王。郡王的俸禄虽然比亲王少了一大半,但至少也是一品大员俸禄的三十倍以上。
除了这些之外,各地的藩王及其后代们,由于钱多,也就会趁机购买大量的土地,而这些新买的土地,也就不用交什么税了。
还有一些有地的地主,也会把土地寄放在藩王后代们的名下,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