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两!
然而,这三百两银子,名义上是在赏赐,实际上也是在打脸。
出宫的时候,孙景林还抱怨了几句,说“陛下不公”。
王骥听到之后,立刻紧张的劝说他:算了吧,这次陛下没有处罚,就已经算是恩宽了,真要是按照军令状来执行,后果不堪设想啊。
王骥在离开的时候,还是有点不放心,说了几句宽慰话,让孙景林不要为了眼前的这点小事而生气,往后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立功。
孙景林回到五军都督府之后,其他的将领都在为他鸣不平。
“陛下不公,怎能这般厚此薄彼”
“就是啊,征战沙场的时候,我们也没少杀敌啊”
孙景林也觉得气不过:要不是我们先带兵去麓川平乱,定下了大局,于谦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立下战功。如今倒好,功劳全都算在了于谦头上,还把他升为了兵部尚书,以后我五军都督府的人,岂不是还得受兵部的气。
然而,孙景林也明白,这一次,要不是皇帝看在太后的面子上,他至少也会被降职。
于谦当上了兵部尚书,曹鼐等老臣也都纷纷为他道贺,于谦却在想着,官职越高,责任越大,自己掌握兵部之后,该如何整顿大明的军队。
在于谦还没离开皇宫的时候,皇帝又派了一个小太监,把于谦宣到乾清宫议事。
当于谦刚刚踏入到乾清宫,李一定立刻说有大事要和于谦商量,让王振去殿外候着。
王振站在殿外,觉得满肚子的委屈,才拿出了十万两的银子为皇帝分忧,可是皇帝如今摆明了更信任于谦,而不信任他了。
在于谦面前,李一定也不摆皇帝的架子,而是虚心的问于谦,是不是该整顿大明军队了。
这一句,也正好说出了于谦的心里话。
自从那些外戚将军、武将勋贵掌握了大明军队以来,不说各地的驻军了,就连朝廷最为倚重的京师三营(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战斗力也是越来越差了。
可是,外戚将军、武将勋贵们,都把军营当成了自家的地盘,容不得内阁节制,尤其是当兵部下令调来一些外地的将领时,就会遭到打压。
除非,新来的将领是五军都督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