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命:重回大明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皇帝也没钱了(2/3)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也就是依靠盐铁税、茶税和各地的田税来支撑,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田税。

    所以李一定觉得,这样的税赋结构,是极其不合理的,大明朝廷想要富裕,绝不能一味的依赖着田税,而是应该想办法扩宽税赋来源,尤其是得增加商业税来获得更多的收入。

    只不过眼下的情况是,自从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由于朱元璋比较痛恨商人,所以就一直采取“重农抑商”的做法,所以各地的商业并不算繁荣,除了几个商业重镇之外,其他地方压根就收不到什么商业税。而到了永乐皇帝之后,虽然派遣过郑和下西洋,一度加强了明朝同海外各地的商业往来,可由于倭寇持续在沿海地区作乱,所以明朝又实行了“海禁”之策,导致沿海的商贸活动也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无论是“重农抑商”,还是“海禁”,明仁宗、明宣宗主政时期,都依然在继续采用,而到了朱祁镇这一代,更是没有半点改变。

    所以现在的明朝,在某种程度上,商业就如同是“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活力。至于田税,到了朱祁镇这一代,明朝的土地兼并情况也十分严重了,很多的乡绅地主和文官武将,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却很少交税,从而直接导致了大明朝的税赋是一年比一年少。

    李一定仔细的想了想,眼下想要在税赋上来实现“开源”的目的,是暂时做不到了,这些问题还需要以后慢慢处理,而且,是必须得处理的。

    李一定想着,等到处理了眼下这些事情后,将来一定得放开“海禁”,促进商业贸易,从而给大明朝带来源源不断的税赋。

    “开源”做不到,可是,“节流”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整个皇宫每年的开销都得几百万两的银子,随便在哪个地方节省一下,就能省下几万两的银子呢。

    郑三月入宫这么多年了,对于皇宫里这些事,自然是了如指掌的。

    于是,李一定迅速召来了郑三月,提出了让他想想办法,节省一下皇宫中的开支。实际上,李一定也知道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毕竟皇宫中每一笔开支的背后,都会有一些从中得利的人,一旦开支减少了,那么很多人的利益就少了,甚至还会丢掉“饭碗”。

    对于这样的苦差事,李一定原本以为郑三月会有所犹豫,没想到的是,郑三月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