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刚刚上任,郑三月也想着尽快了解东厂的一些现有情况,而他之前安排的一些人手,由于官职太低,对于一些核心机密,那就是一问三不知。
和朝廷中的其他部门不同,由于东厂的超然地位,行事更为隐蔽,自然掌握了很多的机密之事。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六大部门虽然是朝廷的六大基础支柱,然而,六大部门办事都得遵守严格的规定。
而东厂则不一样了,只要得到皇帝的授意,往往也没有什么规矩可循,很多时候都会采取剑走偏锋的办事方式,往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郑三月先是查看了东厂最近审查的一些案子,其中有五六个官员,只是因为得罪了王振,就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进行审讯,骨头硬的没有画押,但也只剩下半条命了,受不了东厂酷刑的人,也只能背上冤屈,昧着良心写下一些半真半假的口供。
对于这些事情,郑三月虽然知情,可是他之前没有实权,也帮不了忙。如今,坐在厂公的宝座上,郑三月立刻派人重新审查案情,对于那些无罪的官员,立刻释放。
除此之外,郑三月还亲自审问了赵云散,作为王振的重要心腹之一,赵云散肯定知道更多的秘密。
东厂的大牢,虽然没有刑部大牢那样的规模,可是,比起刑部的刑罚手段,那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外界对于东厂有过这样的评价:宁可去十八层地狱,也绝不进东厂的大牢。
当郑三月来到牢房之时,由于楼道阴暗狭窄,他长得又很胖,走下楼梯的时候,差点就摔了一跤。不过,他并没有计较这些,因为审问赵云散,可是他很关心的一件事。
由于担心东厂的人忌惮王振的势力,不敢对赵云散动刑,为此,他就特意安排了两个信任的手下专门处理审讯的事情,无论赵云散说了什么事情,都不会让别人知道。
与此同时,为了拖延王振得知此事的时间,郑三月还命人看管了东厂里的所有信鸽,谁要动用信鸽,一定得拿到他的令牌才行。而且,他还以整顿为借口,封锁了东厂的大门七天,不准私自传递消息。毕竟王振才离开京城不久,如果让王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那么必定会想方设法的阻拦,甚至是抹灭一些罪证。
在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