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抱着秦墨依依不舍,这段时间两人总在一起,感情正是升温的时候。
秦墨也不想分开,但身不由己,现在更重要的是往上考取功名,给初夏一个更好的未来和保障。
分别的日子还是到了,秦墨和顾清怀坐上马车,和家人道别后便径直离去,秦墨没敢往回看,怕自己舍不得。
回到府学,顾清怀对秦墨的教导更加严厉,明年就要参加乡试,只有考过这个,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名利场。
三个舍友学习也算不错,教授们推荐几人明年试一试。
赵守保和董征远倒是看得开,乡试的竞争比之前的考试都要大,前几次乡试他们省每年录取人数平均下来才五十人左右。
所以两人心态比较好,考上最好,考不上就当积累经验,反正家里吃穿不愁,没有什么压力。
当然这话他们是不敢说给爹娘听的,不然一顿竹笋炒肉少不了。
秦墨在刻苦学习的间隙,还抽空作了几幅画。托顾清怀弟子的名头,外面的富商竞相争抢,一幅画最高卖出了二百两银子,最低的也有九十两。
秦墨咋舌,有名气就是好,挣钱比之前轻松不少。他这几次把银子都寄给了初夏,让她留一部分,剩下的再交给秦母。
初夏当天便回了婆家,秦母见到初夏很高兴,儿媳妇前两天才回来过,今天竟然又回来了。连忙要她回屋好好歇着,自己去再炒几个菜。
初夏拉住她,道:“娘让婆子去做饭吧,墨哥儿寄回来信了,我念给你们听。”
秦母应了几声好,交代婆子做什么饭后,将秦父和两个孩子叫到屋里。初夏拿出一封信和一个钱袋。信中主要是询问家里人的情况、自己在府学的情况以及寄回来的钱如何分配。
秦墨寄给家里一百两,其中八十两秦父秦母用,另外二十两交给太叔公用做村里夫子的工钱,有余钱可以救济村里生活比较困难的人家。
给太叔公送银子的时候,秦母特意把初夏给带上,让她重新把秦墨的话又说了一遍。
太叔公感概道:“我秦家有墨哥儿真是一大幸事,离了那么远还挂记着村里人,以后当官了肯定是个好官。”
太叔公又看看初夏,夸赞道:“墨哥儿媳妇也是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