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小姐按照念秋的建议给与唐国公府亲近的人家府上送去了他们做的桃子罐头,还不到几天时间,就有许多人送信来打探这种罐头的来历了,甚至包括那些个没送去罐头的人家都在旁敲侧击地问着,其中因为家里的长辈爱吃的东方月小姐打听得尤为热情。
此时,唐大小姐正在一一回信称这是即将在她的铺子上卖出的桃子罐头,欢迎到时候大家到店来购买云云。
“大小姐,来喝口水休息一会儿吧,奴婢看您都连着写了好几封信了。”连枝给唐大小姐端来了茶水。“看上去,我们的罐头的名气已经在上流社会传开了。”
“是啊,大家都纷纷在问我呢。”唐大小姐笑着说道,她放下笔,伸了个懒腰。
“看来等过几天上架后我们就会妥妥大卖。”连枝笑着拍手道。
一旁正在替大小姐裁纸的念秋看没有连枝那么乐观:
“连枝姐姐,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啊,在放在铺子里买之前我们还有许多问题要考虑呢,比如给我们的罐头要定什么价格和要取一个什么样的的名字。”
“念秋说的对。”唐大小姐端过一边的茶水来喝。“开店前我们还忙着呢。”
“怎么定价格我知道,要看我们桃子罐头的成本是多少。”连枝说道。
闻言,唐大小姐向念秋看过来,念秋忙说道:“我们的桃子、小陶罐再加上人工等乱七八糟的费用,一个罐头成本大约十三文。”
“那就定每个桃子罐头十八文吧。”唐大小姐拍板道。
“啊,这可比粮食贵多了,普通百姓会来买我们的东西吗?”连枝疑惑道。
念秋望着连枝一笑,解释着:“我们盯准的销售对象从一开始就不是平民,而是有钱买得起的人家,甚至在冬季大家都吃不到水果的日子里,我们还可以涨价成三十文一罐呢!”
“原来如此,那接下来就是取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了。”连枝说道。
三人一时都没有说话思考着名字,还是唐大小姐先发了话:“不如就叫‘唐记果味’,简单又好记。”
既然唐大小姐都发话了,念秋和连枝自然是没有问题地只管为这个名字拍手叫好。
“我们可以将这个名字就印在小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