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摇了摇头,郑重的道:“你们这话不对,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术之道自古以来便非以一人之力而可为之,官学私学之道亦非如此,眼下虽值天下大乱,但学堂不可废,术书不可止,陶商此举虽有自讨废力之嫌,但却是正道……且颍川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天下学子聚集之地,得此美誉,诸多私学功不可没,若是被陶商乘着这乱世都被姓陶的搞到了东南,曹某岂不罪莫大焉。”
“太傅此言当真?不是骗我这个老朽吧?”曲老语气哽咽,显得很是激动。
老人家激动的拿起酒盏,道:“既然如此,那老夫饮了此酒之后,便立时回返阳翟,去帮太傅说项诸人。”
中牟县离官渡战场非常的近,曹操的大军本来陈列在官渡,紧临中牟,但眼下为了屯田以及对付陶商,全都撤离了官渡。
曲老使劲的摇头道:“事关儒家传承,天下学子,老夫焉能不急,这饭倒是不急着吃了,办正事要紧。”
众文臣闻言一同道:“司空高见。”
而就颍川的大势来看,若不是颍川士族中的荀彧等人为曹操所重用,颍川的私学说不定就像别的州郡的那些私学一样,名存实亡了。
程昱劝曹操道:“司空勿需如此,小贼之举虽然僭越,但其不过是在颍川找寻一些失学的腐儒回吴地办学而已,他找的又不是咱颍川的名门,根本无需紧张,况且陶家小儿如此行径,对这天下来说,却也是一份善举。”
搞文化?没功夫!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私学都会完蛋,那些有世家或是门阀作为背景的私学,依旧是屹立不倒,稳如泰山。
郭嘉亦是急忙起身,跟在曲老的身后,对他道:“曲公,我送送你。”
“文若,公达。”曹操转头对荀彧和荀攸道:“荀氏乃是颍川名门,绝非其他士族所可比,其影响力亦非旁人所及,曹某想劳请荀氏出面,在颍川安顿学子,抚慰学堂,特别是那些破败的私学馆,并请你们代为传达曹某之意,只等时间一到,曹某必将重兴学风,修葺官学私学,大力支持,重塑颍川学风。”
特别是这次当强盗,他心中不但没有什么自责感,反倒是居然隐隐的有一种……刺|激的感觉。
官渡之战已经结束,李傕和郭汜从并州远道而回,而此刻陶商正在颍川起高调,曹操的全部精力都在他身上,根本顾不上别的,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中牟县是最放松,也是最松懈的时候,他们万万想不到,陶商一开始的目标,其实就是他们。
这两个人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双方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此处,没有人再去理会旁事,至于李傕和郭汜那边,更是没有人会注意一下,如此一来,却是给了陶商他们机会了。
曹操知晓了陶商的行动之后,不由的勃然大怒。
盖因戏志才亦非名门出身,对此颇有见地。
这四名战将,都是在之前,被陶商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派回沛国办事去的,但他们压根就没在沛国住上多久,便立刻就率兵赶回了官渡战场。
不过他终归还是识得大局,对程昱的话还很是赞同的。
陶商闻言忙道:“曲老何必急于这一时,吃顿饭再走不行吗?”
说罢,便见老头拿起酒盏一饮而尽,然后颤巍巍的向着帐篷口走去。
而许褚在前番离开陶商的大营、假意回返沛国催粮的时候,从陶商军中还另外带走了两个人。
但很显然,陶商有这个功夫,他不仅要去做,而且出手非常豪气,显然是要做到最好。
连年的战祸,对私学这个行业的影响很大,曲老很多办私学同行都改了生计,留下继续坚持是也只是苟延残喘,半死不活的维系着。
又有谁会去关心一下因为乱世而逐渐凋零落败的私学事业?不是不想,但那是清平时节该做的事,现在是乱世,大多人人吃饭活着都成问题。
好嘛!老头子又看不清楚了。
陶商承诺似的点头道:“曲老放心,此事陶某以人格担保,绝不落空。我南境振兴私学的大事,就落在您老身上了!”
当今天下,大部分的诸侯现在都是筑城,建寨,屯粮,招兵,养马,炼铁,争夺政治利益,用以来争霸天下。
曲老站起身来,激动的对陶商道:“有太傅这一句话,老朽自当勤勉争先,为太傅多说几个人同往东南。”
说句良心话,若是没有郭嘉的帮衬,曲老估计也坚持不住了。
活到了这个岁数,赵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也有一天,会变成了劫道抢马的强盗。
李傕和郭汜在洛阳见过钟繇和贾诩之后,便按照事前的布置,通过荥阳的甬道直奔着中牟县而去。
……
而经过陶商事前对众人的吩咐,此次负责统领所有这些人的主将,是他的二哥赵云。
但随着跟陶商结拜之后,相处的时间越长,赵云发现自己的心性受到这个三弟的影响,改变的也非常巨大。
如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