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有君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007章 第一次远征(1/2)
书架管理返回目录
    目前关东各路诸侯接到桥瑁诈称京师三公的信函,已经是纷纷在各地起兵,就目前所知道的,渤海太守袁绍与河内太守王匡皆屯兵于河内,又有上党的张杨率众三千前来会师;张邈、刘岱、桥瑁、袁遗、鲍信、曹操等人聚兵在酸枣;袁术和孙坚屯兵鲁阳;孔伷屯兵在颍川。

    “多谢糜兄弟关心,对了,我上次问你家借的钱……?”

    糜芳几日前就已经安排兵马在此驻扎,此刻专程等着陶商。

    陶应听不懂:“大哥,你自己在那嘟囔什么呢?”

    糜芳见这位大公子板着一副面孔,不由的愣住了……这小子的忘性是不是有点大,上回刚说好要我糜家结盟压宝,几日不见,怎么一点热情都没有?他是真傻还是装呆?

    一句话把陶商也问蒙了,这个……好像是有点不太好形容。

    糜芳啧了啧嘴:“大公子,贵人多忘事,末将糜芳,那日公子到糜府见我兄长,末将曾为公子引的路,公子忘了?”

    “没有办法……赶鸭子上架,不想试也不行了,这可能就是原先太闲的报应……问题太闲的那个人好像并不是我……我是个来背锅……”

    至于陶商,则接到了被封为监军的命令,以及一块铁制的监军令牌。

    陶商抬手擦了擦汗,也不知道陶应这样比喻其亲爹对自己的感情,会不会遭天打雷劈。

    城西十里处,便是目下糜芳所率领的五千兵马屯扎之处。

    这小子是谁?叛徒!汉奸!狗腿子!……上一次在糜府,还公然取笑我来着!

    陶应咬着嘴唇,泪珠在眼眶中打着转。

    “嗯。”陶商依旧很冷淡。

    陶商:“……”

    糜芳被陶商这迅速的转变弄得有点懵,一时没反应过来:“是、是吗?在下哪里瘦了,我感觉我好像还胖了几斤……大公子为了徐州殚精竭虑,操劳思忧,方才是瘦了。这次来军营,说什么也得好好补补。”

    陶商转过身,拍了拍陶应的肩膀,安慰道:“二弟,放心吧,大哥肯定不会死的,我死了,家产不就得全归你了?大哥不会那么白白便宜你的。”

    “糜兄弟,真君子也,缘分呐。”

    陶应的表情很萌:“那该咋说?”

    “你知道就行。”

    听了这话,陶应的表情简直就跟急哭了差不多:“大哥,不会的!你不会死的!”

    陶商叹了口气,忽然发觉无论如何研究,此事最终还是无法可解。

    中郎将算是陶谦开府之后,所能任职的一个相对较好听的官职了,虽然权利界限很模糊,但也能够看的出来,陶谦此次确实是借机扶持了糜家一把。

    “……类似于欣赏的意思……”

    陶商摇了摇头,苦笑着道:“恐怕不行……父亲只有两个儿子,一个随军出征,另一个必须要坐镇家宅,万一出征的那个失手夭折了,至少也能有一个后继的子嗣,家族方不至于面临后嗣继承问题。”

    “哦!”陶应点了点头,似是恍然:“如此说来……大哥,咱爹今天对你,当真五体投地。”

    “大公子,您是不是认错人了?您再仔细想想,您前一段时间来过我家……您还欠我家钱呢?不记得了……一万钱。”糜芳小心翼翼低提醒。

    “大哥,你真的打算替爹爹领兵去讨董卓?”陶应的表情依旧很萌。

    “大哥,你也忒厉害了!刚才几句话,就把父亲给说愣了,我看咱爹刚才瞧你那眼神,当真颇为爱慕。”

    ……

    糜芳不说倒好,如此一说陶商心里很是不以为然。

    “嗯。”陶商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声,算是打过招呼。

    陶谦首先致书,向各路诸侯谎称自己年老多病、不宜远征,只能派遣儿子陶商替父从军会盟,在得到诸侯的回函后,便即刻令陶商和糜芳拟定方针,商议出兵事宜。

    陶应在一旁听着陶商嘀咕,突然道:“大哥,五体投地此词弟今日初闻,作何比喻也?”

    “大公子,您是不是记错人了?我,是我!糜芳!咱俩见过的!你跟我大哥,咱仨还在一起……”

    如此一来,糜竺想要插手徐州军务的愿望实现了,但同时曹家的人却也插手了糜家一直负责的钱粮诸事。

    陶商愣了愣神:“阁下是?”

    什么叫出师不利,这就是了!

    马车来到辕门外,陶商出示了监军令牌,士卒毕恭毕敬的将马车引入军营,并引导着陶商来到帅帐。

    “二弟,不是为兄批评你,真应把你打回娘胎重新来过一次……‘爱慕’……这词能往我和父亲身上用吗?”

    “走吧。”陶商的眼睛有点酸,但却没有停留,只听马鞭一响,马车拉着陶商缓缓的向着城外开去。

    半晌之后。

    上了马车,陶商用眼角的余光看到了陶谦偷偷地站在门栏处,默默的为自己送行,虽然只是一个身影,但陶商通过地上的倒影也能看出,那拄着拐杖的身躯,似是一颗佝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