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这事本也不是她的错,要不是……
李四郎很是不满父母的所为,童氏也就留了下来,本以为日子过去也就好了,可几月后,童氏的肚子却鼓了起来。
童氏心中对李家有没有恨赵君和不知,可李四郎心中对父亲是有恨的
童氏是他的妻子,可却为父亲生了一子,名义上的儿子却是他的弟弟,孩子一天天长大,日日都杵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众人都说孩子像他,其实细看更像李刺史。
渐渐地他的心态变了,以前对童氏的同情与愧疚都变成了埋怨与不屑。
特别是李刺史还借口他不成样子,把孩子接去了身边亲自教导,这让他的怨气达到了顶峰,让他的自尊颜面受到了践踏。
有了李四郎的醉话,就算这封奏章最后查无实据,可也能给李刺史按一个治家不严的罪。
李家毕竟不同于赵家,李刺史好歹是一州长官,赵君和必得先奏报朝廷
圣人有了旨意下来,他就可以让户部的人去清查田地。
听完赵君和的话,卢有容心中更是唏嘘,童氏又做错了什么呢,“有没有办法能不牵连到童氏母子吗?”
赵君和没有把话说全,“我只能说,尽我我能吧。”
毕竟童氏是当事人,也不知道圣人会对此案有什么处置,反正丢官是跑不掉了。
赵君和连夜让人把奏疏送了出去,以防万一让人走了另一条路线秘密进京。
李家反应也很快,李大郎不愧是李刺史的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当他知道李四郎和朝中的人喝的大醉时,他心中已有了不好猜想。
他让人把李四郎还有童氏母子连夜分开送走,赵君和就算知道了这件丑事,可没有人证只凭李四郎的醉话,构不成铁证。
次日他早早上门向赵君和示弱,表示愿意配合朝廷的检地政策,表现的一副被逼无奈妥协配合的样子,明里暗里在试探赵君和知道了几分。
赵君和笑眯眯的和他说话,好似也没有察觉到他的异样。
送走了李大郎,卢有容从后面走了出来,问道:“这算是解决了吧?要不要把那封弹劾奏章追回来?”
赵君和已收敛了笑容,他还望着李大郎离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