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庭院,那有众多的僧众又是如何运转的,仅仅靠一些布施可不够,他也看出了圣人不太想严办的意思,便试探说道:“圣人,臣没记错的话,只有官府颁发度牒的僧人才能免除徭役。”
圣人顿了一下,继而眼神一亮,露出笑意,他用手指了指赵君和,“还是你小子机灵。”
不错,□□初年时就曾定下过这个律令,那个时候对佛寺管的比较严,就连出家为僧也要经过官府准许,只是后面朝廷管的松泛了,大家渐渐的也就忘了这条法令,对出家为僧管的也就没那么严了,只要剃头入了寺庙就行了,也不需要颁发度牒,其实严格说起来这些都是野僧。
次日,朝廷颁发诏令,勒令私度出家的僧人蓄发还俗归家,若是僧寺不放人,就需要替他们向朝廷缴纳徭役税银。
这下佛寺不干了,派人找上衙门,衙门只说是按令行事,上面要追究他们也没办法。
朝中大臣皇室宗亲平时都有在佛寺供奉,他们也收到了求救的请求,可是,圣人自从颁发了这条诏令之后,就说要清修,谁也不见了,下面的人谁又敢做这个主。
听说连平时圣人最为敬重的敬贤法师进宫求见,他都没有见,可见态度之坚决。
兴善寺的法师求到了东宫门前,被烦躁的太子派人轰了出去,闹了好大一个没脸,这事情一出大家都等着看,若是宫中来人训斥太子,那私度这事还可以在从中转圜,谁知,上午刚轰人,晌午宫中来人给太子送来了赏赐,赏的不过是一道菜,可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太子这事做的甚和圣人心意。
事情已然不可逆转,大家只能反过来劝说佛寺,要么依诏行事,要么就赎人吧,然后再去官府办个度牒。
僧人们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办法,只是官府颁发度牒,首先要经过试经考试,包括经书诵读,经业策试。
私度的僧人都是穷苦出身,连字都不认识几个,谈何考试
若是没有度牒,寺庙每年就得为他们缴纳徭役赋税,这人数一多,寺庙也不一定负担的起。
赵家最近也有被人找上门说情,韦氏是佛教信徒,经常会去寺庙烧香,听到勒令僧人还俗的时候,她还在家念了好几天经,觉得是伤阴德之事。用膳的时候还在赵君和面前提过,想让他在圣